快看看你有这些“长寿基因”吗?(图)

发表:2017-10-08 01:0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长寿老人往往自我感觉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长寿老人往往自我感觉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如果你有下面这些特征,说明你有“长寿基因”,快看看你符合几个吧!

有“长寿基因”的特征

1、觉得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长寿老人往往自我感觉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其中,70岁甚至70岁以上的健康老年人认为自己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平均年轻10岁。

2、性格开朗,喜欢交朋友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说的是人熟好办事,而澳大利亚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则表明,朋友多还能促使人长寿。

结果表明,与5个以上亲密朋友一直保持接触或电话联系的老人比朋友相对较少的老人死亡率低22%。

3、手劲大

握力除了反映了肌肉力量外,跟我们的心脏功能成比例。英国杂志曾刊登加拿大一项研究发现,握力减退预示着心脏病、中风等严重疾病的机率会更大,预期寿命也会随之缩短。

4、每1~2天都大便

大便通不通是检验消化、排泄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总也解不出大便,宿便堆积,会不断产生毒素,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等问题。

5、睡得着觉

根据研究,相较于睡满8小时的人,每天只睡4小时的人血压会高出许多,因此容易罹患心脏方面疾病。同时,睡眠不足会增加罹癌的风险,特别是大肠癌与乳癌。

6、更年期后腹部平坦

美国衰老研究所一项研究显示,腹部肥胖的女性面临的死亡风险较一般人高出20%。

7、热爱锻练

锻练是养生的根本,生命在于运动,打打太极、练练瑜伽也是一种方法。做什么事都要劳逸结合,锻练能提升我们身体机能、免疫力,从而抵御外界带来的疾病。

避免湿邪侵入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想要保持健康就必须避免接触“六淫之邪”,因为这六种邪气被定义为所有疾病的病因,分别是湿、寒、暑、火、燥、风。其中湿邪危害最大,它又被称为万恶之邪,一湿则生百病,可以看出其危害之大,所以我们要勤于锻练,避免湿邪的侵入。

想要获得健康的身体,除了要有这些特征,还需要避免接触湿邪,因为高危期的人免疫抵抗力是一生中最低的时期,湿邪对于这个阶段的人影响极为之大,影响我们的健康,甚至影响我们的寿命!

怎么祛湿是一个大难题,但有3种方法不需要太多的成本也毫无副作用,大家可以试试。

1、泡脚

脚底板上的经络可以说是非常发达的,通往身体各处,我们在泡脚的时候放入一些性温的材料,例如艾草、生姜、花椒等,再加上脚底按摩,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祛除体内多余的寒湿之气。

2、喝祛湿茶

每天喝茶是非常方便的,不同的茶也有不同的养生功效。蒲公英马齿苋茶是以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叶0.2g、马齿苋0.1g、槐米0.1g、芡实0.3g、绿茶0.2g为一袋制成,每日1~2次。

蒲公英:用来治湿热之症最为适宜,苦能燥湿,寒可清热,《本草纲目》中说:“蒲公英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蒲公英的主要功效为泻火除湿,可以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

淡竹叶:淡竹叶一药,始载于《本草纲目》。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好,以渗湿泄热见长。

3、避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3个动作让你更长寿

1、常梳发

做法:

(1)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

(2)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

功效: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祛风、防止头痛等。

3、常叩齿

做法:

(1)嘴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

(2)无需太用力,牙齿互叩时需发出声响;

(3)做36下即可。

功效: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3、腰常摆

做法:

(1)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

(2)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

(3)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

功效:可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

责任编辑:心如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