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骆驼担是设计合理、制作精巧、轻便实用的竹器工艺品;骆驼担上卖的馄饨,鲜美可口,经济实惠,可作下午的点心,亦可作价廉物美的消夜。匆匆赶路的行人,吃上一碗便可充饥。清名桥上塘界泾桥堍,曾经有骆驼担馄饨卖,现在已不再看到了。
骆驼担有四条腿,形象确实像一匹站立的骆驼。它的前部,像骆驼的头,放一口有木盖的铁锅,铁锅下是烧木柴的灶,就像骆驼肥硕的颈项。
左前竹腿上绑着一段开了一条口子的空竹笋,业主间歇用木棒敲打竹筒,发出咯咯的声音。业主扛着骆驼担行走时敲竹筒,鸣“竹”开道,请行人让路;停下担子做生意时敲竹筒,引起人们注意。骆驼担的中间桥梁,像骆驼的背部,是一层架子。架子上放着瓶瓶罐罐,里面盛着酱油、猪油、辣油、辣糊、细盐、葱花、大蒜叶、生姜丝、榨菜末、豆腐干丝、蛋皮丝、胡椒粉、味精等佐料,还有倒扣叠起的青边碗,调羹等,外面用一块纱布遮着,以挡灰尘。架子下方,是业主用右肩挑起整个骆驼担的,略微弯曲的固定扁担。
骆驼担的后部,就像骆驼的臀部,有几层小抽屉,最上面放一块砧板。第一层抽屉放盛在大盘子里的肉末,第二、三层抽屉里放馄饨皮,第四层抽屉放包好的馄饨。馄饨皮、生馄饨放在抽屉里,一则可以防干裂,二则可以避免尘土污染。抽屉下面四分之一个圆形的竹架上,放着木柴。
业主下午三、四点钟肩扛骆驼担走到营业地点,放下担子,先把前面铁锅里加满水,再在下面灶膛里点燃木柴。在等待水烧开的这段时间里,他开始包小馄饨,包好一部分放在砧板上,等有顾客来,就点好馄饨数目下锅,同时按顾客的口味偏好,在碗里放下汤料。
客人吃完付钱就走了,业主继续包一些馄饨备用,一直营业到近半夜,业主熄掉柴火,倒掉铁锅里下馄饨的汤水,扛起轻装的馄饨担回家休息。
现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就收藏有众多“苏式”红木小件,由陆涵生大师、周福民老艺人创意,红木小件制作名手谢耀雪制作的骆驼担就是其中之一。它以旧时江南走街窜巷的“糖粥担”为蓝本,并按比例缩小,在不过盈尺内再造了惟妙惟肖的“糖粥担”模型。
骆驼担以200余块红木部件合成,而每一个部件的组装都采用了传统的卯榫结构,部件衔接之间如天衣合缝,就是小小的几个抽屉也能启合自如。为了做到形象逼真、夺人眼球,作品的主要架构都仿旧时实物制作成竹节状,自然贴切而顿生意趣。骆驼担上以红木制作的灶、锅、盆、桶、盘、勺一应俱全,就连欣欣然撑开的雨伞也是以红木制成的。特别令人忍俊不禁的是架上犹如指甲大小的汤碗和仅能放置几粒芝麻的汤匙,精细小巧,其纹饰既具旧时江南的特点又清晰可见,非良工特制莫属。凡上了一定年龄的人观之,除惊叹制作技巧精湛外,不由不“发思古之幽情”。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