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18」消費購物節 價格戰加劇通貨緊縮狀態(圖)

作者:文龍 發表:2024-06-11 20: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激烈的價格戰也會加劇了消費通貨緊縮狀態。
激烈的價格戰也會加劇了消費通貨緊縮狀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6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618」是中國的消費購物節,在中國電商行業已經成為了一年一度的消費狂歡節。不過,中國經濟前景不佳、房地產危機爆發,激烈的價格戰也會加劇了通貨緊縮狀態。

「618」購物節帶來的經濟挑戰

每年的6月18日前後,成為中國的年中網路購物節,在中國電商行業已經成為了一年一度的消費狂歡節。2008年,電商京東首次舉辦了「618」年中促銷活動。從那一刻開始,618從專屬於京東的狂歡節,逐步成為了所有電商平臺爭相追捧的促銷節點。

2024年,「618」購物節,各大主流電商平臺陸續宣布取消預售機制。日前,各大電商平臺開啟「618」購物節促銷活動。

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也借勢「618」營銷,採取支付優惠、分期零利息、抽獎等多種方式提升消費體驗。還有金融機構推出抽現金紅包、手機等活動,引發關注。電商平臺則發揮流量優勢,主打免息、返現等優惠。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營銷深入,不少金融機構和平台聯手,豐富金融服務場景。但對於消費者來說,面對各種營銷活動,仍需提高自身辨別能力,並注意超前消費的潛在風險。

「618」購物節也帶來了經濟挑戰,中國低成本零售商積極搶佔市場,為一些公司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但也加劇了激烈的價格戰,加劇了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通貨緊縮擔憂。

從咖啡、衣服到汽車,中國的電商幾乎對所有商品都進行了降價,以吸引那些因房地產危機、高失業率和黯淡的經濟前景而信心受挫的消費者。

雖然零售業下滑推動了折扣電商平臺拼多多等公司的收入,使其能夠與阿里巴巴等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抗衡,但經濟學家擔心,它們的成功會在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地形成一種難以撼動的日本式通貨緊縮心態。

由於零售商以價格競爭為主,他們迫使供應商大幅削減成本,擠壓利潤率。這反過來又導致工資增長放緩或對低薪零工的依賴增加,從而損害家庭需求。

6月11日,據路透社報導,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經濟學教授史鶴凌表示:「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中國可能陷入我們所說的惡性循環:消費附加值降低、通貨緊縮、低利潤率導致低工資,這進一步促使消費者降低消費。」

中國國家統計局將於6月12日公布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預計通脹率將從4月份的0.3%小幅上升至0.4%。

不過,分析師預計總體數據將主要受到公用事業--自來水、天然氣等價格上漲的支撐,從而掩蓋更為嚴重的通貨緊縮壓力。

在消費者信心接近跌至谷底的環境下,價格為王。

由於國內需求不旺,中國汽車製造商已陷入近兩年的價格戰。過去兩個月,一些汽車經銷商和汽車金融公司推出了零首付甚至零利息的貸款計畫。

星巴克第一季度中國區營收下降8%,首席執行官拉克斯曼·納拉辛漢(Laxman Narasimhan)將其歸因於「價值型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近幾個月來,星巴克加大了折扣券的使用力度,使價格更接近瑞幸咖啡。

電商巨頭用各種方式縮減成本

食品配送巨頭美團的首席執行官王興上週表示,該公司已經擴大了優惠券發放範圍,並引入了更多隻提供配送服務的廚房,這些廚房的管理費用低於堂食餐廳。該應用程序較新的酒店預訂業務正在推行王興所說的「低星級」戰略,針對注重成本的國內旅行者。

京東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電商子公司淘天集團,營收僅增長個位數,它們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價格競爭力將是未來增長的關鍵。

兩家公司都為中國年中購物節「618」推出了更長的銷售期,並為數百萬種產品提供最低價格保證。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拼多多推出了「自動價格跟蹤系統」,確保商家能夠監控和擊敗競爭對手。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發給員工的內部備忘錄中稱,京東「過於臃腫」,這引發外界猜測,該公司將通過裁員來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而這與中國恢復國內需求的需要背道而馳。

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胡光宙(Albert Hu)表示,長期來看,價格戰可能會淘汰各個行業中實力較弱的參與者,從而使競爭對手提高價格,給他們的供應鏈帶來一些喘息機會。

然而,他警告稱,只有其他行業的增長創造出足夠的就業機會和收入增長,以彌補消費品價格戰引發的市場退出,他們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胡光宙說:「通貨緊縮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日本已經努力應對了三十多年。一個關鍵因素是工資增長。」

內需消費的惡性循環

中國國家統計局5月17日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大幅下滑。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劉愛華承認,當前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風險隱患較多。

數據顯示,供給還在繼續增長,需求,包括消費需求和投資性需求還在繼續回落,需求不足、供給過剩的矛盾未能緩解,還在繼續加劇。

中國國內的消費需求、居民的投資性需求明顯回落,在金融數據上也表現強烈。今年以來,居民存款、貸款意願雙降,居民部門持續收縮資產負債表。

特別是持續的房地產危機,對民眾的消費影響更大。中國房地產市場銷售低迷已長達兩年,各地陸續出臺多項措施,試圖挽救消費者的購房信心並以此減少爛尾樓項目。

據自由亞洲電臺6月10日報導,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中國經濟問題研究員黃天磊認為,中國居民最大的資產是房產,佔據財富的70%至80%,因此房價下跌必然會拖累消費。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