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日:美國「黑名單」的中企換殼規避制裁

發表:2024-05-30 20:4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24年5月30日訊】(法廣RFI)《華爾街日報》5月29日刊登 Heather Somerville 執筆的文章《Blacklisted Chinese Companies Rebrand as American to Dodge Crackdown》,披露一些被美國列為中國軍方實體的中國企業正通過改名和授權許可協議等辦法試圖繼續在美開展業務,而部分美國企業主也因此看到了商機。

去年12月,一家名為American Lidar的新公司註冊在了密歇根州。該公司計畫中的總部距離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都很近。據《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揭露,American Lidar背後的公司其實是總部位於中國、被美國列為安全隱患的激光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Hesai Group),但在其註冊信息中對此並未提及。

《華爾街日報》文章寫道,一家面臨監管或聲譽問題的公司以不同名稱設立子公司或關聯公司,這樣套路已是司空見慣。

文章續稱,美國政策制定者和國家安全專家表示,隨著拜登政府擴大限制中國公司在美業務往來的政府實體名單,中國企業試圖在美國反華政策中尋求迴旋餘地的辦法,是通過改名換姓和成立美國本土公司來銷售自家產品。儘管美國政府封殺這些公司,卻也為一些希望與受美國消費者歡迎的中國公司合作的美國企業主創造了機會。

面對制裁 中企調整戰略 換道前行

據美中經濟和安全審議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前委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對華日記者說:「中國企業受到了衝擊,但隨後調整了業務戰略,得以換道前行。」

就此《華爾街日報》文章依循TikTok在印度被禁的前因後果分析了美國可能如何落地TikTok禁令。

文章指出,美國並不是第一個試圖禁止TikTok的國家,這款數以百萬計美國人每天都使用的應用程序由一家中國公司所有,它一路風靡一路被阻擊。TikTok通過設立美國總部和探索在美國更名的方法,曾在數年時間內試圖與總部位於中國的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保持距離。儘管採取了這些舉措,但根據拜登簽署的一項新法律,這款視頻應用可能面臨禁令。TikTok已正式起訴美國政府,指控對方違反了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的權利。

有律師表示,中國公司遷移生產、更名註冊成美國公司或以新名稱設立子公司的行為都是合法的。不過,這些舉措還是會激怒監管機構,因為在不清楚一家公司背景的情況下,監管機構無法執法。

文章援引美國眾議院一位研究在美中國公司情況的助手稱,隨著美國政府把黑名單作為識別有問題的中國公司和施加限制的手段,這種換殼行為將會愈演愈烈。

例如:中國生物科技公司華大集團(BGI Group)在馬薩諸塞州的一家子公司最近更名,將華大字眼從其名稱中刪除。全球最大的無人機製造商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SZ DJI Technology)趕在一項可能的禁令出臺之前,與一家美國初創公司達成了在美銷售無人機的協議。多年前,中國通訊設備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遭到美國制裁之前,則成立了一家名為Futurewei的美國子公司。

禾賽科技激光雷達引發國安爭議

《華爾街日報》文章接著表示,激光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成了中美技術貿易戰的火力點之一。此前,有指控稱這家公司生產的激光感測器可能被用於收集美國敏感數據。激光感測器對於美國的汽車工業和軍事都非常重要。激光雷達能讓汽車識別周圍環境,實現車道保持和自動剎車等功能。

在美國中心地帶密歇根州成立American Lidar作為生產基地一個月後,禾賽科技就被美國國防部列入在美國運營的中國軍事實體公司名單。該名單公布後,禾賽科技股價在一天之內應聲下挫30%,至今仍未收復失地。禾賽科技近五分之一的收入都來自美國。

五角大樓的這一認定將禁止美國軍方採購禾賽科技產品。汽車製造商和其他非上市公司可以繼續購買。禾賽科技稱,公司的激光雷達不具備無線存儲或傳輸圖像功能,故此不會構成威脅。

禾賽科技發言人稱,American Lidar這個公司名只是個代稱,但該公司想要傳達的信息是其產品將在美國生產和銷售。禾賽科技後來叫停了American Lidar的建廠計畫,歸咎於被貼上了中國軍方實體標籤。

禾賽科技本月對美國國防部提起訴訟,稱應將該公司從涉軍名單中移除,因為該公司與任何軍方都沒有關聯,也不受中國政府控制。

總部位於上海的禾賽集團,2023年2月在那斯達克交易所風光上市,當時被看好是中國企業在美國股市東山再起的指標。

華大基因美國子公司更名

《華爾街日報》文章再列,隸屬於華大集團的華大基因(BGI Genomics)於2022年被列入五角大樓的中國軍方企業名單。一年前,該公司在馬薩諸塞州的一家子公司從BGI Americas更名為Innomics。

在今年4月的一份聲明中,美國國會一個專門委員會稱華大基因這家子公司的更名是企圖「逃避監管審視」,並要求五角大樓將Innomics列入中國軍工實體名單。

華大集團表示,該集團不為軍方工作,在美子公司也不會訪問美國人的個人數據。Innomics說,該公司不應出現在五角大樓的名單上,因為該公司與中國軍方沒有關係,也不在中國開展業務。

有國家安全專家和律師表示,將個別中國公司作為靶子會導致更名以及混淆視聽等行為。

身兼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的史劍道對華日記者說:「不應對個別企業實施制裁,應該制裁科技行業。」 美國企業研究所主張在與中國打交道時要採取強硬政策。

美商看到無人機的機會

《華爾街日報》文章最後指出,美國國會針對中國無人機製造商大疆提出了一項新禁令。這項立法實際上是廣泛禁止消費者和政府使用大疆無人機。美國警告稱,大疆可能將其無人機收集的數據發送給中國政府,並稱大疆無人機助力了中國侵犯人權的行為。

想當然爾,大疆表示這些指控不實。但對長期從事無人機銷售的Randall Warnas來說,上述擬議的法案提供了一個機會。

去年年初,Warnas與大疆達成了一項協議,獲得大疆至少兩種型號無人機的技術授權,並通過新成立的初創公司Anzu Robotics在美國銷售。這名銷售商人是美國公民,居住在猶他州,曾在大疆和中國另一家大型無人機製造商道通智能(Autel Robotics)工作過。

Warnas稱,他付了一筆許可費,從大疆獲得了工程圖紙。他僱用了馬來西亞的一家製造商組裝無人機。

Anzu的無人機使用大疆的軟體。Warnas說,他的初創公司將無人機收集的數據存儲在美國,從而消除了對與北京方面共享數據的顧慮。「這樣做完全是為了遵守美國不允許中國無人機企業在美運營的要求,」 他如是補充說。

文章強調出,美國政府一些人士擔心,大疆正在利用這筆交易規避制裁。提出禁止大疆無人機法案的紐約州共和黨籍眾議員Elise Stefanik稱這是「情急之下的一種嘗試」;她續稱:「大疆及其所有空殼公司都將被追究責任。」

另一方面,大疆則表示,經常收到合作請求,包括授權協議,因此公司能夠繼續向廣大用戶提供無人機。

文章來源:法廣RFI

責任編輯:辛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