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原本非瞎話 系古代的大眾傳媒

作者:雲弓 發表:2012-02-29 22: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謠言」是什麼?《辭源》的解釋可能多少讓人有些意外:「民間流傳評議時政的歌謠、諺語。」是的,這就是謠言的本意,全然沒有今天的貶義,更像是一種民間文學作品。謠言從形式上講必須是「謠」,這是因為在遠古沒有發明紙筆之前,傳播消息靠的就是口耳相傳,如果要想使信息得到較好的傳播必須對信息進行加工,使之簡短、押韻,便於記誦。《左傳》云:「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正有此義。

謠言便於傳播,在古代,它其實承擔著大眾傳媒的作用,既可以宣傳某種政治觀點,也可以進行輿論監督。陳勝、吳廣起義前便編造了一個著名的謠言:「大楚興,陳勝王。」而明末「十八子」的謠言更是讓李自成殺害了自己的盟友李岩。可見在古代謠言的傳媒作用不容小覷。

古代,一個官員的政績往往也會成為百姓謠言的主要內容,百姓會編造謠言讚美好官,也會想方設法諷刺貪官,所謂官員的口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百姓的謠言,這便是謠言的監督作用。也正因為如此,歷朝歷代,朝廷都非常重視謠言的作用,《後漢書》就記載:「光和五年,詔公卿以謠言舉刺史、二千石為民蠹害者。」說的就是皇上讓官員根據百姓的謠言舉報一些地方官的劣跡。此後便被很多朝代所沿襲。有時候朝廷會專門派人到民間蒐集謠言,也就是一種所謂的「采風」。很多朝代都有「風聞言事」的做法,僅憑謠言就可以對官員進行舉報、彈劾。據宋代《東軒筆錄》記載,官員苗振到明州做地方官,熙寧年間退休回到鄆州,在那裡買田造屋,從明州購買上等的木材用舟船運至鄆州,當時王逵也正好退休,便做詩諷之,詩中有句:「田從汶上天生出,堂自明州地架來。」此句一出立即廣為流傳,成為名副其實的謠言,謠言傳至京師被王安石聽到,王安石大怒,立即讓御史王子韶調查此事,結果苗振鋃鐺入獄,成為北宋因謠言入獄的第一人,此後又有多名官員因為謠言而獲罪罷官。

謠言在古代曾經如此重要,可是隨著文明的發展以及傳媒業的興起,謠言的作用在今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而謠言的不可靠性則越來越為人們所詬病,於是謠言便有了今天的含義——《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沒有事實根據的消息」。

来源:太原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