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樂伎

發表:2004-01-24 21: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唐代是敦煌石窟藝術達到頂峰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洞窟形制多為覆頭號式方形洞窟,窟內寬敞,窟壁開闊,四壁幾乎全繪大型經變畫。樂伎形象主要是經變畫中的菩薩樂伎和迦陵頻迦樂伎。

唐代是敦煌石窟繪製大型經變畫最多的一個朝代。據不完全統計,莫高窟現存各類經變畫32種,1200多幅,唐代就佔655幅,是莫高窟經變畫的一半,又據鄭妝中先生在《敦煌壁畫樂伎》一文中說:「經變畫中繪有音樂內容的有27種」。表現樂舞內容最豐富的是淨土三經為內容的《西方淨土變》和《東方藥師變》,而這兩種經變畫中唐代所繪都在百幅以上,因此,唐代亦是表現菩薩樂伎和迦陵頻伽樂伎數量最多,形象最豐富的一個時代。

菩薩樂伎和迦陵頻伽畫在大型經變畫之中,經變畫的構圖大體上相似,以《西方淨土變》為例:上部是西方淨土的天空,藍天彩雲,充滿上空;飛天翱翔,香花紛落;天樂飄空,不鼓自鳴;十方諸神,騰雲駕霧,來聽法會。中部是位於七寶池,八功德水,碧波蕩漾,蓮花盛開的淨土水國,在重樓高閣前是阿彌陀佛、大勢至、觀世音菩薩西方三聖說法圖,「三聖」四周有十方諸佛,各路聽法菩薩簇擁。下部在阿彌陀佛西方三聖面前,是位於水上的露一歌舞平臺,平台上有人數眾多的樂伎和舞伎表演歌舞。這三大部分組成了西方淨土極樂世界的歡樂景象,因此樂舞描繪是經變畫的主要內容之一,幾乎葉了經變畫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一些經變畫最精彩的部分,往往在樂舞圖中。例如初唐第220窟北壁所畫大型《藥師經變》畫面下部,七佛八菩薩說法會前是盛大的樂舞場面,藥師佛前的七寶池中是大型七層燈閣。燈閣兩邊,各有一對舞伎,手持彩帶,腳踩圓氈,縱橫騰踏,回身旋轉。舞伎兩側,各有一座三層蓮花燈樹,有二天女點燃燈燭。燈樹兩側平台上,各有一組坐在花毯上的樂隊。共計28人,聚精會神地演奏著古箏、琵琶、箜篌、阮弦、橫笛、排簫、拍板、方晌、腰鼓、羯鼓中西樂器,同時樂伎和舞伎相配合,氣氛十分熱烈。這樣盛大的樂舞場面,一方面表現藥師淨土世界的極樂景象,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人間對藥師諸菩薩的供養情景。又如盛唐第148窟東壁北端《藥師經變》畫下部樂舞較中有四組樂隊,樂伎多達33人,氣氛更加宏偉熱烈。

菩薩樂伎除畫在大型經變畫下部的樂舞圖中,有的還畫在經變一中部,佛殿前沿和佛陀說法圖兩側的燈輪樓閣玉欄上,作為禮佛樂隊出現。如盛唐第445窟南壁《阿彌陀經變》中,在阿彌陀佛說法圖兩側燈輪高閣玉欄上,分別畫門身樂伎,演奏各種樂器。這種演奏方式與現代舞台上的演出極為相似。

迦陵頻伽鳥從唐代開始在敦煌壁畫裡出現,少數畫在說法圖、窟頂藻井和佛龕內外兩側,絕大多數畫在大型經變畫中,有的持樂演奏,有的張翅歌舞。據鄭汝中先生在《敦煌壁畫樂伎》一文中統計:敦煌莫高窟共有迦陵頻伽鳥樂伎80餘身。迦陵鳥所演奏的樂器多為彈撥樂伎常成對稱的形式,畫在大型經變畫中樂隊或舞伎的前面,如盛唐第148窟東壁北側,藥師經變》畫中,在兩組樂隊和一對舞伎前面,對稱地畫有迦陵頻伽樂伎,她們既像樂隊的指揮,又像舞伎的伴歌者或領唱者,加入迦陵頻伽樂伎後,就使樂舞場面就得神聖而又神奇,不比凡人樂舞,這是加這陵頻伽樂伎在經變所起的作用。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