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外流创新高 中国精英富豪大逃亡 老百姓终于反了!(视频)

发表:2024-11-23 19:3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7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中共的政治高压下,中国大陆经济持续疲软,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逃离中国,纷纷移民到美国、墨西哥、泰国、日本、新加坡、澳洲、加拿大等国生活。

据《美联社》去年10月报导,美国边境巡逻队在去年1至9月间逮捕了22,187名从墨西哥非法到美国的中国人,几乎是前一年同期的13倍。

日本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居住在日本的三百多万外国人中,中国人是数量最多的新移民,高达82.2万人。

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透过加密货币、设立空壳公司等方式,将大量资金转移出境。

据《华尔街日报》今年10月报导,截至6月底的四个季度中,避开中共监管而移往海外的资产,高达2540亿美元,比近十年逃离中国的资金还多。真实金额被指更多。

资深撰稿人、独立时评人士蔡慎坤日前在新唐人《菁英论坛》表示,大陆人外逃,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对精英人士来说,更多的还是政治原因。有些有先见之明的人,早早就通过不同的方式逃出了那片土地。而有一些后知后觉的,等到运动真正燃烧到自己头上,感觉到自己可能很危险,或者是根本活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冒险出逃。

中共当局三年的“动态清零”政策,重创中国经济,内政、外交陷入空前危机。如今中国社会一片混乱,众多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被称为“张献忠现象”。

旅美维权人士、历史学者李英之认为,中国的民怨已经逼近爆裂的状态。他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无差别报复社会事件的根源,就是司法不公、言论管制,民众有冤无处诉。大家活在焦虑之中,但是又没有办法说。中国社会正在逼近一种水管爆裂的状态。

近日,在大陆南方人员密集的劳务市场,流传着多种手写的《告全国人民书》,该书号召“全国的工友们、学生们、人民们都行动起来”,呼吁“打倒共产党”。

该书指,现在“我们处在一个资本家和中共政府勾结起来压迫我们的时代”,他们还在“制造杀人者”,他们就是“凶手”。

该书称,现在大家的处境是,干零活的找不到工作,进厂里的被黑中介骗,试问哪个中介和资本家不是黑的?“政府的劳动法都是放屁,无非就是找个合法的由头来剥削我们”。中共政府和资本家都“不用为我们的死活负责任”。“打倒共产党!”“中国人民今天就是要站起来了!”

另一篇落款时间为二0二四年十一月十八号、署名是“中国的革命者”的《告全国人民书》称:“中国人民今天就是要站起来了!要说出自己的话了!不要再被别人代表了!”该书还说,“人民万岁!无产阶级万岁!工人万岁!打倒共产党!打倒政府保护的资本家!”

该书还呼吁,全国的工友们、学生们、人民们都行动起来,“传播这些我们中国人民的心里话,让大家,尤其是习近平看看我们中国工人不是懦弱的、随便被欺负的!我们也不愿去做下一个杀人者!我们是要改天换地!”

针对目前在中国人群密集的劳务市场流传各类《告全国人民书》,不少网民认为传单显示“文化水平差”,但有网民认为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底层人民觉醒了。有网民说,“当然也不能怪他们,毕竟他们信息被封锁,所知道的十分有限。”“传单内容揭示了劳工权益与社会不公问题,引发对中国体制和资本家勾结的深刻反思。”

还有网民说,“字迹好坏不重要,重点是最底层人民的觉醒,才是中国人民的真正觉醒。”“工人和学生的觉醒,诉求的表达,或许预示着新的社会运动萌芽。”“开始革命了,中共奴才官员走狗一定一听到这些声音就感觉害怕。”“中共完全处于中国人民的对立面,共匪的末日越来越近了。”

在经济方面,中共也正面临土崩瓦解。看中国评论员李悦指出,中国经济的惨状正逐步揭露中共体制的根本性缺陷。中国经济虽然表面上看似繁荣,其实早已千窗百孔。地方政府的债务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截至2024年初,中国地方债务规模已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总量的两倍。许多地方政府无力偿还债务,甚至出现了违约案例。为了缓解危机,地方政府试图通过出售土地获取财政收入,但房地产市场的全面崩溃让这一途径变得毫无意义。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销售额下降超过30%,多个城市的房价暴跌,出现了“断供潮”和“烂尾楼潮”,中共对此束手无策。

企业层面同样陷入泥潭。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但它们却面临高额税负、运营成本攀升和订单流失等多重压力。为了摆脱困境,不少企业选择裁员甚至关闭工厂。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的失业率已达到近20年来的最高点,尤其是16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攀升到创记录的21.3%。尽管中共试图掩盖真实数据,但社会对失业问题的不满正在蔓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未来失去信心。

中国的外贸表现也急转直下。中共的所谓“内循环”战略不仅未能挽救出口依赖型经济,反而导致更多企业关停。2023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下降了约15%,而进口额的降幅更为惊人,达到20%。这不仅是因为外部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的减少,更反映出国内消费能力的严重萎缩。中国民众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信心几乎消失。无论是餐饮、零售还是旅游业,都在面临生存危机。

金融市场的动荡更是中共经济困境的真实写照。股票市场自2023年以来表现极为不稳定,上证指数一度跌破3000点,多次引发股民恐慌性抛售。而楼市崩溃和债务危机的联动效应进一步加剧了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率。尽管中共注入大量流动性以稳定金融市场,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实际上加剧了人民币的贬值压力。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选择撤离中国市场。根据彭博社统计,仅2023年一年,外资撤出的金额就高达2500亿美元。这种资本出逃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不信任。

此外,中共内部的政策摇摆不定也让问题雪上加霜。在应对经济问题时,中共既想维持高压统治,又试图通过有限的经济自由化稳住局势。然而,这种两头抓的方式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为了刺激经济,中共不断推出短期性的经济政策,如降低贷款利率、放宽房地产购买限制等,但这些措施并未产生实质性效果。相反,它们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打击了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

中共经济模式的另一个致命弱点在于对外依赖。尽管中共多次宣称要发展自主产业链,但现实是,中国高端制造业和核心技术仍严重依赖西方国家的进口。

李悦还指出,随着经济的全面下滑,中国的社会问题也越发显现。近年来,民众因债务问题轻生的案例层出不穷,尤其是小微企业主和普通家庭,成为这场经济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地方政府为了缓解财政困难,不断加重民众负担,从物业税到消费税,各类新税种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中共的宣传机器却依然试图掩盖真相,用夸张的数据和空洞的口号安抚民众。然而,生活在经济困境中的中国人显然已对中共的谎言免疫。民间抗议活动和舆论反弹日益增多,尽管中共以高压手段镇压,但社会的不满情绪已难以消除。

国际社会也对中共的经济困境感到警惕。为了防止中共转嫁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对中共的经济制裁和技术封锁行列。中共不仅失去了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其“经济大国”的形象也在迅速崩塌。

李悦认为,中共的经济政策一贯以权贵利益为优先,而普通民众则被推向危机的最前线。这种利益分配的不平等加剧了社会矛盾,也使得中共的统治基础越来越脆弱。面对经济崩溃的困境,中共不仅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反而加大了对民众的剥削和打压。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不仅无法挽回经济颓势,反而会加速中共的崩溃。

总而言之,中国经济正处于全面瓦解的边缘,而这只是中共统治失败的冰山一角。中共试图用经济繁荣为其独裁体制辩护,但当经济陷入危机时,它的谎言和暴政便无所遁形。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中共不仅无法带来稳定与繁荣,反而是社会混乱和衰退的根源。经济的崩塌只是中共灭亡的开始,而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将在中共的废墟上崛起。

好的,以上是今天的分析报导,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见!

=====================

●《看中国》订阅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YH0o60tlyAdy3g5GNrKw

●干净世界《看中国TV》订阅频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OxWkCG46DBd41d1gt0c

和我们一起守护香港、守护台台湾、守护14亿中国人,获得真实资讯的权利!

荣誉会员招募中:https://www.secretchina.com/kzgd/subscribe.html

《看中国》作为一家不受中共审查的海外独立中文媒体,已经在全球各地义工的支持下走过了风风雨雨近二十年。2019年,由于《看中国》坚持一线独立报道反送中运动,我们在Facebook上可赚取广告费用的新闻帐户被强行关闭甚至注销;由于我们坚持报道台台湾民主选举及中共病毒疫情真相,我们在Youtube上的频道被黄标,收入甚微。但为报导真实资讯,《看中国》义无反顾!



来源:看中国视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