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到来后,民众要准备迎接春天,天气会逐渐暖和。(图片来源:Pexels)
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将于2024年1月20日晚间22时左右到来。古云:“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古人将黄历十二月称为大禁月,因此“大寒须守火,无事不出门”。不过,即使天气非常寒冷,但因为已经接近春天了,所以不会像大雪至冬至那段时间那般严寒。
大寒是寒冷的时节,亦象征着冬季、这一年即将结束,且同时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季节,而大寒恰恰处于各大行业的尾牙旺季,故须知尾牙的由来关乎祭拜土地公。
大寒三候为:“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也就是指,猛禽变得更加凶猛,冰也冻得更加坚实。
节气与谚语
俗谚“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是指大寒是这一年里最寒冷的时节,大寒过后就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届时天气会逐渐变得暖和。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是指一年中最冷时节的大寒如果不寒,害虫未死或未伏,则人畜一定会遭受灾祸。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是指大寒如果不冷,就会影响了时序节气,寒天会往后移,到了第二年的春分,天气就会依然寒冷。这一谚语具有冬去春来之意。
“新年头,旧年尾”,则是指一个开始,另一个是结束,人们处在这两个重点时间点上,必须要谨言慎行。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是指大寒这一时节虽然相当寒冷,人们却不减热情的迎接着新年的到来,因此可以看见人们在此期间会开始忙碌于采买新年对联、鞭炮、香火、灌香肠、腌腊肉等等,陆陆续续为过新年做足准备。
大寒虽冷,但却因为邻近新年,而成为一个充满喜悦与欢乐的节气。(图片来源:Pixabay)
总体而言,因为华人最重要的大节日——新年就要到来,因此民众会在大寒期间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过年佳肴、储备年货。所以,寒冷的大寒可谓是一个充满欢乐气氛的节气。
大寒的习俗
一、尾牙
“做牙”也可称为牙祭,是华人传统的民俗活动,从事开店、经商者会于黄历月的初二及十六祭拜地方之神——福德正神土地公,以祈求能财源广进、平安顺遂。在大寒期间,时逢黄历十二月十六日,这天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土地公日子,就是俗称“尾牙”,商家将会以刈包、润饼祭拜土地公完后食用,有吉祥及带来财运的意思。
而尾牙习俗盛行也衍伸了尾牙餐会,许多公司行号、机关学校、公家单位等会在一年之末,举办各类活动,以慰劳员工一年的辛劳付出。
二、祭灶
大寒期间,黄历12月23日是祭灶节,因此民间多进行祭灶习俗。
相传,灶王爷是由玉皇大帝派遣到每一户人家家里来监察该户成员日常行善作恶的神祗,而每年岁末一到,灶王爷就又会重返天上宫殿向玉帝汇报,好让玉帝在了解实情后,进一步制定赏罚。
对此,民众自然担心灶王爷会在玉帝面前说出不利己家的话,因此在送灶时,会特地在灶神像前供奉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等。第一项是让灶王爷吃甜甜,说好话,至于后三样则是要供给灶王爷的升天坐骑享用的。
有些民众在祭灶前,还会使用火将关东糖化开,接着再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此举是避免灶王爷在向玉帝汇报时,说出不好的话。至于民间最常见的灶神联多写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等等字句。
三、尾牙
“尾牙”是源自于古时商家固定在每个月的2日与16日举行祭拜土地公的“牙祭”(又称为“做牙”)。换言之,每逢初二、十六均要做“牙”。黄历2月2日被称为“头牙”,黄历12月16日则称为“尾牙”。尾牙跟二月二相同,均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可享用。商人会在这一日设宴,而白斩鸡则是宴席上不可缺的菜肴。民间盛传,在宴席上,鸡头一旦朝向某人,就代表老板在第二年要解雇那个人。没有要解雇任何员工的老板,则会选择将鸡头朝向自己,好让员工能在宴席上放开胸怀的享尽佳肴,亦能在宴会过后安稳过一个好年。
随着时代推移,尾牙祭已经退出了大寒的习俗舞台,但在中国福建、台湾等地仍保留尾牙祭的传统。
四、糯米饭
岭南俗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广东民间在大寒这一天逐渐形成了吃糯米饭的习俗。为什么是糯米饭呢?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具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等功效,可谓一款温和的滋补品,而以前的贫穷人家因为家境简陋,缺乏足够的防寒条件,更无法时时服用营养品,因此在大寒时享用一碗糯米饭就算得上是在补身体了。
那么,在大寒来临之前,广东人又是如何烹煮糯米饭的呢?据悉,家家户户届时会煮上一锅糯米饭,接着拌入“腊味”、冬菇、虾米、干鱿鱼等配料,藉着这一碗糯米饭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大寒。
至于南京人在大寒时,多享用炖汤与羹。民间传统的食俗--“一九一只鸡”依旧获得不少的推崇,而中国民间也早流传“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这一种说法。
南京人多半选择老母鸡,采取单炖,或是再添加上参须、枸杞、黑木耳等配料炖煮。寒冷的冬季立喝上一碗热腾腾的鸡汤,真的是一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