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PI时隔两个月又转负 经济再现通缩迹象(图)

作者:文龙 发表:2023-11-09 21:2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外界担忧中国经济已经陷入通货紧缩(通缩)。
外界担忧中国经济已经陷入通货紧缩(通缩)。(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3年11月9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中国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衡量通货膨胀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6%,这让外界担忧中国经济已经陷入通货紧缩(通缩)。

中国10月份CPI同比转负

11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降幅高于市场预期,时隔两个月再度负增长。从环比看,10月份CPI下降0.1%。

中国国家统计局将CPI转降归因于天气晴好农产品供应充足、节后消费需求回落等。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从环比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3%转降0.8%,影响CPI下降约0.14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环比由涨转降的主因。

此前,9月份CPI由涨转平;8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0.1%;7月下降0.3%,为自2021年2月以来再度陷入负增长。6月份同比持平。

今年来CPI持续回落,1月至3月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2.1%、1.0%和0.7%,4月份开始降至零增长水平的附近。

2022年中国CPI同比上涨2.0%,年内高位是9月的2.8%,创2020年4月以来最高。2020年4月CPI同比涨3.3%。

非食品价格由上月涨0.2%转平。其中,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国内汽油价格涨1.8%。

从同比看,CPI下降主因食品价格降幅扩大。食品价格下降4.0%,降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5个百分点。

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30.1%,降幅扩大8.1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55个百分点;鸡蛋、牛羊肉、鲜菜和食用油价格也下降较多,降幅在3.5%-6.4%

非食品价格上涨0.7%,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57个百分点。

其它七大类价格同比五涨两降。其中,其它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3.6%、2.3%和1.3%,衣着、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1%和0.3%;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9%和0.6%。

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6%,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7%,环比上涨0.2%。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3.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6%。

数据凸显经济再陷通货紧缩,也表明官方提振内需、支撑经济更加困难。

为何通缩会成为问题?

11月9日,法新社报道指,与通胀不同,通缩特点是商品和服务呈持续、自我维持性下降。虽然物价越来越便宜似乎有利于提高购买力,但可能令消费者延后消费进而对经济构成威胁。

而需求疲软可能会迫使企业削减产量、冻结招聘或裁员,并接受进一步的降价以清理库存,导致即使成本保持不变,盈利也会减少。

保银投资管理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音译)表示,数据显示中国“内需依然疲软”。但在政府加大经济支持力度下,他预计,“随着预算赤字的增加和政府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支持.....明年的国内需求可能会有所改善。”

路透社11月9日报道,“数据显示,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应对持续的通货紧缩仍然是中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挑战,”仲量联行首席经济学家布鲁斯·庞(Bruce Pang)表示,“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组合和更多的支持性措施,以防止经济出现通胀预期下滑,从而威胁企业信心和家庭支出。”

世界上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会在新冠限制措施结束后,迎来消费方面的繁荣。曾经在疫情期间节省了开支的人们有意愿重新开始支出,各种商业机构也努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需求的物价上涨如果遇到供给的缺乏,例如,俄乌战争带来的能源价格上涨因素,就会导致通胀。但是,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

分析师们根据中国的CPI数据认为,中国经济有陷入通缩(通货紧缩)的危险。

“这显示中国的内部需求很弱,同时来自全球其它地方的需求也在减弱,很让人担心,”香港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艾西亚(Alicia Garcia-Herrero)对英国BBC说,“通缩不会对中国有所帮助。债务问题会变得更加沉重。这些都不是好消息。”

为何通缩会成为问题?这可能影响中国公司盈利和民众消费,随后影响到原本就很高的失业率。还可能导致作为全球主要市场的中国需求减弱,在能源、生产资料、食品等方面冲击全球出口贸易。

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与经济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Prof Eswar Prasad)说,对于中国复苏来说,最重要的因素是重塑投资人和消费者的信心。“真正重要的一点是政府能否让私营部门重塑信心,家庭能够外出,多花钱而不是多存款。商界开始投资,这在目前还没有实现”。

中国官方双手促通胀:释放流动性和物价上涨

中国央行10月13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9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31万亿元,同比少增176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638亿元。此外,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9.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据中国官媒《证券时报》10月14日报道,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宽信用进程将一直持续到年底,10月份新增信贷和社融都会同比多增。主要取决于年底前宏观经济及楼市走向,不能完全排除四季度再度下调政策利率的可能。接下来针对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以及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点发力。预计10月份MLF(中期借贷便利)将大幅加量续作,四季度也有可能再度降准。 

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简单来说,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要将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给央行来保管,而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降准之后,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更多资金可以运用。

中国央行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超5000亿元人民币到金融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考虑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因素,最终产生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或将达到4万亿元。

中国经济下滑导致民众消费愿意降低,也让当局刺激内需促消费的意图落空,从中国央行的言论来看,准备推动物价上涨促消费。

根据中国央行网站发布的信息,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三季度(总第102次)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会议提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经济贸易投资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发达国家利率将持续保持高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提到要“促进物价低位回升,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

此前中国央行的表态大概是“平抑物价、保障百姓基本生活”,但如今却公开表示采取一切措施促进物价上涨。学者认为,这是未来官方要推动物价上涨的信号。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