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一世都要吃苦,上苍给人以启示。
人生底色是苦的,生、老、病、死、爱别离、基本每个人都需要经历一次。正如李叔同大师所言,人这一生,不过是“悲欣交集”罢了。悲苦的,是经历。欣喜的,是心境。
人,为什么非要经受这么多磨练呢?不吃苦不行吗?然而事实证明,人降生到红尘俗世当中,必然要吃苦受罪,就算你生在王宫,也逃避不了一朝红颜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
除了老病死之外,还有利益感情之争。有个浅显的比喻,大自然有两块金子,三个人类,这三个人就会为了两块金子而争来争去。痛苦,就由此产生了。
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每个人的苦各有不同。每个人的不幸,也各有各的特点。
老天爷为何舍得让你受苦?让你生病、受苦、吃亏,也许是为了给你这四个暗示。
一、要敬畏
枯荣兴衰,生老病死,本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只要坦然接受就好,没必要想太多,也没必要纠结太多。就像死亡,本就不可避免。又有谁能超脱生死呢?
江水和月亮千年不变,人要顺从自然规律。
唐代诗人张若虚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人代代更替,无穷无尽,而江水和月亮永恒不变。这便是自然的规律。人所需要做到的,就是顺其自然,敬畏自然的规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就行了。
二、要珍惜眼前所拥有
人性最大的缺陷就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已经得到的,都是没有价值的。
所以,人间才会有诸多的悲剧。就拿“活在当下”这件事来说,有些人觉得,自己月入几千块,活得没有别人月入过万幸福,就悲观地活着,漠视了生命的意义。
要想改变这种观念,只需要生一场病就可以了。
在病痛当中,人们的观念就变了,觉得只要健康了,那就足够了,有钱没钱,能活就好。没有生过病,就不会重视自己的性命。没有失去过一切,就不会珍惜眼前人和眼前事儿。
人就是如此,等失去了,才格外珍惜。普通人,没必要奢求什么,也没必要有太多的欲望。面对生活,尽力而为,好好珍惜,那就可以了。其他的,就不要理会太多了。
人最大的智慧:珍惜。
要知道,一切存在的人与物,都是暂时的。当下不珍惜,等失去了,就后悔莫及了。
三、要从苦中修心
人间就是一个道场,我们都是这个道场当中的修道人。到底可以修到哪一步,就要看个人的悟性和本事了。有些人活了一辈子,还是糊里糊涂,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有些人修了一辈子,于是越活越通透,也看透了人间的本质,这是他们自己的本事。
王阳明从病痛中悟出人生道理。(以上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早年想到了“格物致知”的观点,他对着园子中的竹子思考了七天七夜。随后,患了严重的大病。卧病在床的时间里,王阳明还在考虑,这“格物致知”,真的就有道理吗?
后来,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万化根源总在心。
就是说,一切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你的心如何想,那你就会如何看待问题。心如花海,那你所看到的一切,就是花海。心如深渊,那你的人生就漆黑如深渊。
历经世间多少事,不过是为了修心修身罢了。把心修好,才是我们这一生的功课。
四、不留遗憾
面临生死关头,人会感到很可怕,人人痛恨死亡,拒绝死亡,希望它永远不出现。然而,死亡对万人万物都是公平的,绝不徇私。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生死面前一律平等,终究是要离开的。
古时候的王侯将相,有权有势有地位,不也要魂归黄土吗?普通人就算啥都没有,可能连房子都买不起,最终结果跟王侯将相一样,尘归尘,土归土。
有人会说,既然人生如此辛苦,最终还要死去,那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意义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赋予生命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出真正的自我,听从自己的本心,想做什么,就及时去做,不要让人生留有遗憾。
人活一世,不过百年的时间,倘若没有听从本心,为了自己而活一场,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儿,那就真的辜负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