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3年7月28日讯】在刚刚过去的6月,中国国内造车新势力销量前三甲为理想、零跑、哪吒,而这三家竟然没有一家是凭借纯电动车型上位的。蔚来和小鹏则跌落三甲。
理想是增程式车型最主要的推广者,一度濒临死亡的零跑在推出增程式车型后销量扶摇直上,而在哪吒的销量中,增程式的贡献也不容小觑。
多年来,“油改电”始终未能获得市场认可,但“电改油”似乎正实现逆天改命。增程式与混动,这种可油可电的补充能量方式开始被更多人接受。这也让更多造车新势力跃跃欲试——多押注几条技术路线,胜算总是会更大些。
近日,小鹏发布了一则招聘高压油箱的设计工程师的招聘启事,招聘公告中明确提到要有PHEV车型高压油箱的开发经历。作为一家定位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的企业,小鹏之前明确否认过会做混动的传言。但如今,小鹏似乎也有了其他考量。
“油改电”与“电改油”双标背后
与“电改油”被市场轻松接受不同,“油改电”曾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魔咒。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期,基于纯电动平台打造的产品屈指可数。出于对市场前景不确定以及成本考量,不少传统汽车企业在投身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初都是选择对现有燃油车平台车型进行改装,将发动机、变速箱、油箱等部件卸下,换上电池、电机和电控,也就是消费者口中的“油改电”。
只是,由于受到车身结构限制,往往“油改电”的车辆在续航和空间方面的表现都较为鸡肋。从始至终,“油改电”的产品也一直未能得到市场认可。此后,车企开始投入资金、时间、精力进行纯电平台的研发,电动车型的性能表现也有了明显进步。如今,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闯出一片天地的纯电动车型,也大多出自纯电平台。
如今,“电改油”得到的市场反馈与“油改电”截然不同。当一款车型同时提供纯电版本和增程式版本时,增程式往往价格更低,综合续航表现更好。
以深蓝S7为例,该车增程版共3款,售价14.99万-16.99万元;纯电版共2款,售价18.99万-20.29万元。纯电版车型提供520km和620km两种续航版本(CLTC),增程版车型纯电续航121km/200km(CLTC),但综合续航却可达1040km/1120km(CLTC)。
哪吒S增程版车型官方数据显示,其在纯电行驶时,可提供310公里的综合续航,满足用户一周的通勤代步、上班接娃等用车需求。而在满油状态下,车辆CLTC续航水平更是直接达到了1160公里。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等同于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实现了“超长续航”,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纯电动车型里程焦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价格也真的更便宜。
花更少的钱买到续航更远的车型,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电改油”更容易被接受。
糟糕的方案,还是真香警告?
增程式电动可以同时加油和充电,由于增程式不具备发动机直驱的驱动模式,更像是一款电动汽车随车携带了一个烧油的发电机,边走边发电。
由于增程式车型对于发动机的要求并不高,这被不少人评价为技术水平低下。与此同时,增程式车型高速油耗相对较高,也是被诟病的主要方面。此前,大众中国CEO冯思翰甚至把增程式电动称为“最糟糕的方案”。
尽管增程式车型在技术先进性上受到不少争议,但其却拥有漂亮的销量表现。目前,除了销量不断增长的理想汽车,岚图汽车、华为等纷纷押宝增程式电动,曾经徘徊在危机边缘的零跑汽车更是凭借增程式车型“起死回生”。
今年上半年,理想交付量达到了13.91万辆,已超过其2022年全年的交付量,同比增长高达130.31%。远远领先于蔚来的5.46万辆以及小鹏的4.1万辆。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第三季度,理想L8和理想L9的目标是每月过万辆的交付,理想L7挑战1.5万辆月交付目标;今年四季度,理想要挑战4万辆的月交付目标。
数据显示,造车新势力6月销量榜单中排名第二的零跑汽车也是增程式车型的受益者。今年1月,零跑汽车销量仅1139辆,但到了6月,其销量已飙升至1.32万辆。而对零跑汽车销量起到关键作用的车型,便是起售价仅为14.98万元的零跑C11增程版车型。
今年3月,零跑下调旗下车型售价,中大型增程车零跑C11更是引发市场关注。4月,零跑汽车的销量飙升到了8000多辆,5月,零跑汽车已经重新回到月销万台的水平,到了6月,零跑交付1.32万辆,同比增长17.3%,环比增长9.5%。当月,零跑C11的销量就达到了8934辆。按照规划,零跑的C01也会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增程版,未来零跑的B产品线同样会发布纯电+增程双版本。
此外,岚图6月交付新车3007辆,同比增长150%。岚图汽车自3月以来连续四个月保持月销超过3000辆。至此,岚图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15031辆。
与此同时,插混车型的销量也有不错的表现。2022年4月,比亚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车,也成为了第一家停产燃油车的传统车企。但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在停产燃油车的同时,保留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数据显示,比亚迪1-6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26万辆,同比增长95.78%。其中,插混车型销量高于纯电车型。
有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纯电动汽车渗透率出现瓶颈有多方面原因。如一二线城市的消费日趋饱和,而四五线城市基础设施与消费观念并没有及时跟进。与此同时,供应链与产能限制、产品定位与成本偏高等,都在阻碍纯电动的进一步走高,这也为可油可电的插混、增程式车型带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