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棋王 树王 孩子王》有感(上)(图)

作者:青宇 发表:2023-07-01 0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上山下乡的宣传照片
上山下乡的宣传照片(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记不得是哪年哪月第一次读钟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但我却记得当时深深被故事内容震撼,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悲凉。一口气读了至少3遍,所以很多片段一直留在脑海中,经历多年不忘。最近,在偶然的机缘下再次阅读此书,从字里行间看到更多阿城想要表达的意涵,于是动笔写下《棋王》这篇文章的简介,与读者分享。

《棋王》的时代背景: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开展了全国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1968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几乎全部前往农村。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目的地包括云南、贵州、湖南、内蒙、黑龙江、新疆等地。政府指定的劳动地方,通常是边区或经济条件较差的县。众多的知青经历各种折磨,是一代人的悲剧。(注1)

《棋王》的故事简介:主角叫王一生,是个出身卑微的知青(初中程度),因为家贫,从小就经常饿肚子。对他来说天大的事有2件:一是吃饱,“顿顿饱就是福”,二是下棋,他小学便开始接触象棋,曾受教于一位捡破烂的老者,从此迷上下棋,一有机会就找人下棋,“何以解忧?唯有象棋”。这两件事贯穿了整个故事。

先说吃,书中有一段描述王一生吃饭的情景:“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由于长期吃不饱,所以王一生非常珍惜食物,哪怕只是一粒米、一小片油花儿都会慎重的吃喝干净。其实,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不只是王一生,很多人都是饱一顿,饿一顿,能吃上几块肉、几颗糖,都是很不容易的。

人一辈子不会只求吃喝,“找人下棋”是王一生对精神世界的渴望。因为家贫,他没参加过学校的春游,没接触过外国书籍,连电影都没看过,唯一的兴趣就是下棋。他的小学老师想培养他下棋,日后参加比赛,但他妈妈不肯,因为下棋没法当饭吃。后来王一生从捡破烂老人手中拿到了一本棋谱,却被造反派当成“四旧”当面给撕毁了。但是这挡不住他继续下棋,他说:“好在书已在我脑子里,不怕他们”。王一生的妈妈临终时给他一副棋子,是用牙刷把磨出来的,磨的很光,可是上头没有字。“妈说,‘我不识字,怕刻不对。你拿了去,自己刻吧,也算妈疼你好下棋’我们家多困难,我没哭过,哭管什么呢?可看着这副没字儿的棋,我绷不住了。”

(待续)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