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这天,老教授如往常一样的走进教室,原本三两成群在聊天的学生们赶紧回到位子上坐定。
这时,教授并没有打开课本,而是认真地转向黑板下的学生,问道:
“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虽然不清楚教授想要表达什么,但问题一出,大家都异口同声的回答:“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
“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学生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脸上的笑容不变,看着学生们的反应,又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这时,学生们觉得有些疑惑,想了想便告诉教授:
“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学生们猜想着这次教授又要加上什么条件,果然,教授接着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教授到底想要什么答案,但学生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讨论后回答:
“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又问:
“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学生们索性也不去考虑教授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不假思索地说:
“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接着,教授又问:
“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当大家在绞尽脑汁思考,终于,有人举手发问:
“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此时,老教授收起了先前的笑容,语重心长地说:
“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时,台下的学生被教授的一席话震慑住了。
这短短的午后课堂,教授虽然始终没有翻开过课本教课,却赋予了学子们最简单也最深刻的人生智慧:
无论求学也好,未来到社会上工作也好,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
在人生这条道路上,会遇到许多不同的人,看尽形形色色的风景,但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忘了自己的“初衷”。
在人生这条道路上,会遇到许多不同的人,看尽形形色色的风景。
那么,你的目标明确了吗?
既然决定好了,那就坚持下去,朝着目标勇往直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