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新冠肺炎患者染病后4周,仍然有心悸或心跳加速的症状出现,甚可长达半年以上。(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疫情爆发3年多以来,随着新冠肺炎染疫人数越来越多,痊愈后有后遗症的人数也数不胜数。台湾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院区心脏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李颖灏表示,新冠肺炎染疫后,大约每5人中会有一人出现“长新冠(Long COVID)”症候群,症状可能包括:心悸、胸闷、疲劳、认知障碍、味嗅觉改变、呼吸喘促等。不少“长新冠”患者中,有染病后4周,仍然有心悸或心跳加速的症状出现,甚可长达半年以上,有许多患者在染疫前完全没有慢性病史或不良的健康嗜好,染疫后却深受心悸所苦。
案例:新冠后心搏过速症候群
一个案例是:一位25岁的小姐,未婚,无慢性病史,也没有心血管家族史,不抽烟,平时规律从事游泳、有氧运动的习惯,健康状态良好。3个月前罹患新冠肺炎时,只有喉咙痛和轻微咳嗽的症状,已经完全缓解。但是却发现运动表现大不如前,仅稍微动一下就感觉心跳加速,伴随一些呼吸喘促和胸闷的现象,起初认为染疫后可能要恢复体力,需要一些时间来锻炼。但早上刚起床,甚至从事静态活动的时候,也经常觉得心跳异常快速,体力似乎比染疫前还差,因此前往心脏内科门诊就医。
张小姐罹患的疾病是新冠后心搏过速症候群(post-COVID-19 tachycardia syndrome),该疾病包含2种类型的心搏过速:
1、不正常窦性心搏过速(inappropriate sinus tachycardia,IST):
定义为休息时窦性心率达每分钟可达到100次以上,且在24小时心电图监测中,平均心跳达每分钟90次以上。患者可能会发现,即使是休息时,心跳也明显比染疫前快上许多。
2、姿势性心搏过速症候群(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
定义为倾斜床或直立测试的时候,每分钟心跳增加达到30次以上,且未出现血压降低的现象。患者平时的心跳不一定会很快,但若稍有姿态变动,特别是早上起床时,就会出现显著心跳加速的感觉。
李颖灏医师指出,新冠后心搏过速症候群当中,上述不正常窦性心搏过速和姿势性心搏过速症候群2种情况可能会同时出现,患者可能主述:平常心跳就快到感觉得到,若稍微动一下更是快到不行,甚至伴随着胸闷、微喘、疲倦等。
目前致病的机转仍不是十分明确,但研究多显示和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失衡有关。部分研究显示,疫苗注射或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可能减少长新冠发生,但根据现有的证据强度,还无法得出定论。
治疗方面,目前大多是依照传统的不正常窦性心搏过速和姿势性心搏过速症候群来处理,但是,还不清楚这类治疗在新冠后心搏过速症候群上是否同样有效。
药物方面,医师可能会开立调节自律神经的药物,例如乙型交感神经阻断剂。非药物治疗部分,包括多喝水、在饮食中加入额外的盐、避免咖啡因或酒精、避免快速姿态改变、弹性袜的使用、循序渐进的运动训练帮助修复失衡的自律神经均有可能改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新冠后心搏过速症候群并不是新冠肺炎造成心悸或心跳加速的唯一原因,患者也可能因为焦虑、低血氧、心肌炎、心衰竭、轻度发烧而引起相关症状,是否适合使用以上治疗方式,建议由医生问诊检查,评估后再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