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十大网络流行语,你曾用过哪几个?(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在2022年即将告别之际,中国数字时代总结整理出2022年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曾用过哪几个呢?
1、润
“润”的汉语拼音是Run,而Run在英文中又有“run”(跑路)的意思,所以“润”在中文语境下几乎等同于移民,但尤其指因不满政治因素又无力改变的情况下而选择的移民。
从2020年疫情初期开始,中国严格的防疫政策已经执行了将近三年的时间。这三年中,核酸检测、封控、静默管理、扫码等成为了常态,许多中国人都对这种生活感到了厌倦。
越来越多人都在思考“润”这个问题,“润”的方法五花八门,有人通过申请学校、在当地找工作,也有人通过投资,或者申请长期逗留签证,甚至有人选择偷渡;“润”去的地方也不单包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这样的已开发国家,甚至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成为了移民目的地。
2、摆烂
“摆烂”一语来源于NBA联赛,英文是put rotten,指一些球队通过故意输球的方式让排名尽量靠后,目的是为了在第二年的夏季联赛能有更好的顺位,英文本意是有一定策略性地输,较类似于“田忌赛马”中的比赛策略。
但在中文语境中,这个语的涵义有所变化,更类似于“破罐子破摔”,指当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就干脆不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摆烂”在2022年被网民的使用频率超过了2021年兴起的热语“躺平”,这也反映出了疫情三年人们心态的变化。
3、最后一代
“最后一代”出自上海封城中流传的一段视频。
视频中,一个穿着防护服的警察威胁一位不愿意集中隔离的居民:“如果你不执行市政府的命令,就要对你进行处罚,进行处罚以后,要影响你的三代!”,而这位居民则立即反击:“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
这段视频中“最后一代”的表述迅速引发了共情,人们纷纷在社交媒体转发这段视频并重复这个语,而当局也对此进行了严格的审查。
在执行清零政策过程,时有公权力威胁公民的事情发生。“我们是最后一代”是一个公民对这种公权力最为悲壮而又无奈的一种回应。
二舅。(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4、二舅/二舅精神
“二舅”和“二舅精神”源于Bilibili用户“衣戈猜想”在今年7月底发布的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视频中的“二舅”命途多舛,年少时因被打错针而落下残疾,但后来自学木匠和维修技术,成为了村里“第二快乐的人”。作者称赞二舅“庄敬自强”,“把一手烂牌通过努力,过成了自己满意的样子。”
然而,这段视频在几天内引发了巨大争议。有网民称赞视频是现实版的影片《活着》,中国官媒也入场加持,将它定义为“正能量”,并对作者进行了专访。不过,也有不少网民指出视频中的所述与事实不符,更有网民指责这是一种对苦难的消费。
在这场舆论风波之后,“二舅”和“二舅精神”成为了苦难美学的最新代名语。
5、非必要不XX
“非必要不出门/区/市/境”、“非必要不聚集”、“非必要不堂食”等当局在执行防疫政策中常见的口号,当然,它们也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可以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手段。
“非必要不XX”在加码之下,演化出了各种版本:“非必要不出校”将学校变成了监狱,“非必要不返乡”将回家过年变成了犯罪,“先隔离再拘留”,还有官员董鸿创造出了“恶意返乡”这个极尽冷血与荒诞的语汇。
6、可惜不是你
《可惜不是你》是马来西亚歌手梁静茹的一首情歌,收录在她2005年的音乐专辑《丝路》中,歌语表达的是失去爱人后的惋惜之情,本身并没有政治意涵。
早在2012年,有“中国防火墙之父”称号的方滨兴在微博发帖悼念一名计算机教授去世,结果大量网民在评论区整齐划一地转发这首歌名来表达对他的诅咒,自此,《可惜不是你》开始与死亡诅咒联系在了一起。
李佳琦直播画面(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7、李佳琦悖论
“李佳琦悖论”的涵义是:一个人如果想要完全不触碰到政治禁区,那么他就必须了解所有的政治禁区。
事情缘起于中国知名带货主播李佳琦在6月3日在淘宝平台直播销售时,向观众推销了一款坦克造型的冰淇淋。而坦克则是1989年6月4日天安门大屠杀的象征之一,在6月4日前夕展示坦克造型的冰淇淋,无疑触碰到了当局的敏感神经,李佳琦随后停播了三个多月,直到9月20日才再次复出。
外界普遍认为,生于1992年的李佳琦和他的年轻团队,可能在事前并不了解这段历史。
事后,有网友总结了“李佳琦悖论”:“一个岁月静好党如果想完全不触碰到政治禁区,他就必须了解所有的政治禁区。
8、一键三连
一键三连起源于视频网站Bilibili,原意是长按点赞按钮,可以同时对视频作品进行点赞、投币、收藏。
在10月中共二十大召开前夕,由于外界普遍认为习近平会寻求并获得第三个总书记的任期,所以网民也用“一键三连”指代习近平连任。
10月23日,在紧接着二十大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果不其然地打破了江泽民和胡锦涛的先例,获得了“三连”。
9、不做伥鬼
“伥鬼”指的是被老虎吃掉而变成老虎的仆役的鬼魂,品行卑劣,常引诱人使其被老虎吃掉。
“不做伥鬼”出自知名播客节目《反派影评》主播波米在“开局的终局”系列节目第三章,在这期节目中,他从导演陈可辛到韩国成立“泛亚洲制片公司”说起,探讨了“润学”和每个人在大环境急速恶化中承担的责任。
在节目最后,他说道:“润出去的,希望你们落地生根;留下来的,咱们不做伥鬼。”
“开局的终局”系列节目发布于10月底,上线不久就被全网封杀。11月底,在全球各地的反封控抗议潮中,“不做伥鬼”成为被转发的一个口号。
10、躺匪
“躺匪”是“清零政策”的支持者对支持共存政策、放开政策支持者的污名化称呼,意即“支持躺平政策的匪类”。
在11月底到12月初一系列反封控示威潮之后,中共当局出乎意料地在12月对之前坚持的严格防疫政策进行了180度的大调整,12月7日公布放宽新冠防疫措施“新十条”,内容包括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等等,随后“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行程码)也于13日宣布下线。
“新十条”实施之后,“动态清零”已经在实际上寿终正寝,中国各地随即出现了大规模的感染,退烧药也在多地售罄。不少“清零派”将这些责任归咎于“躺匪”。
北京作家张忆安肺癌晚期的母亲因为在医院感染了新冠而去世,他在微博写道:“今生今世我跟躺匪势不两立不共戴天。”
但时评人长平就指出,在防疫措施上真正“躺平”的是中国政府:“抗疫三年来,第一,不仅没有激励制药行业研发出高效的疫苗,而且还不允许进口被广泛证明有效性较高的西方mRNA疫苗;第二,没有提升医疗系统,而是把医院一关了之,并且强制推广未经科学验证的中药;第三,没有对遭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和中小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经济补贴。西方社会正是在做了这三方面的功课之后,社会才逐步恢复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