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治疗是强调整体调整,有时还牵涉到一个人的起居饮食,是全方位的。(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医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强调整体调整,有时还牵涉到一个人的起居饮食,是全方位的。如痈疮的治疗,饮食上不可吃发物,鸡、鸭、鱼等都要少吃,不光只注重痈疮本身的消炎而已,但西医无此禁忌。
中医的整体调理有其说法,在唐代《明堂灸经》的序言中有这么一段话:“夫玄黄始判,上下爰分,中和之气为人,万物之间最贵,莫不禀阴阳气度,作天地英灵,头像圆穹,足摸浓载,五脏法之五岳,九窍以应九州,四肢体彼四时,六腑配乎六律,瞻视同于日月,呼吸犹若风云,气血以类江河,毛发比之草木,虽继体父母,悉取像于乾坤……”中医将人体视为大宇宙中的小宇宙,人体不仅包含宇宙的全部信息,甚至人体的某一构造、某一部位,甚至某一穴位,都包含着人体的全部信息。调整局部,就可以调动身体小宇宙的全部能量,达到治疗目的。
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在身体的最大部分中所存在的,也同样存在于最小部分中,这个最小部分本身具有一切部分,而这些部分是相互关系的,能把一切变化传给其他部分。”近代医学家也发现,耳廓是倒立的胚胎,手掌、足掌分布着内脏的反射区域。这些发现,拓展了诊病的方法,也拓展了治病的方法。
“生物全息律”即生物局部能反映整个生物的信息。人类也满足全息律。人体的全息单元遍布于全身,除了耳穴外,还有中医的脉诊、面诊、舌诊等等,皆由一局部反映了整体的信息,是整个人体的缩影。
中医的整体调整,强调中和,无论调解或杀伐,都以平为期,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的全部努力,都在调整阴阳,使之平衡,这样人体就可以正常的运作。
在调整阴阳中,还要注意五行的平衡,金、木、水、火、土,代表着人体的五脏——肺、肝、肾、心、脾。《尚书‧洪范》中提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道出了五行、五脏关系的内涵。五行还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在实际治疗方面,例如:肺之有病,肺居高位,除了可以直接补气之外,也可以使用滋补脾胃的药物,因为“土生金”,这就是所谓的培土生金法。又肝喜条达,有疏泄功能,与木生长生发特性相似;而心阳有温煦全身功能,人之心犹如天之有日,心与火阳热相似。若肝病累及心,木生火,肝木乃心火之母,叫作“母病及子”,若心病影响肝,叫作“子盗母气”。具体调整方法,如有“母子补泻法”,泻心火以达平肝火的目的。
中医除了有药物、针灸、按摩平衡人体阴阳,还有精神疗法,如一些情志的疾病,用劝导、告诫、刺激、音乐书画愉悦、改变居住环境、散步旅游等等,不一定非得药石方能治病。如此真正的达到了调整阴阳,平衡人体小宇宙,以达身体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