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心理学效应。(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心智历程的科学。给大家分享7个心理学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拥有向上的动力。
1、禁果效应
在古希腊神话中,万神之首宙斯派他的侍女潘多拉去传递一个魔盒,并且千叮万嘱不能打开盒子。然而正是因为宙斯的告诫,反倒激起了潘多拉的好奇心和窥探的欲望,于是,潘多拉不顾一切打开了盒子。
在现实生活中,越是被禁止的东西或事情,就越会引发人们更大的兴趣和关注,激起内心中的好奇心和叛逆心理,从而千方百计地想去尝试它。
比如,越不跟小孩普及生理方面的知识,他们就越是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心。
2、反馈效应
当你辛辛苦苦加班把项目提前完成后,一般情况下,你的上司可能会有下面两种反应:
A:上司啥也不说,既没有肯定或表扬,也没有批评。
B:上司真挚地表扬了你,还给出了有用的建议。
相信大家一定不会喜欢第一种。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从日常行动中获得反馈,如果缺少了反馈,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对这件事产生厌倦感。比如学习,如果迟迟感觉不到进步,就会坚持不下去。
所以,这也意味着,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设定目标,并明确一些反馈的指标尤其重要。
3、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又称为霍索恩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比如在亲子关系中,小孩子会因为经常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赞赏而变得自暴自弃,突然某一天父母夸赞了他之后,他就会去改变之前的不良行为,以期待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赞美。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来看,善意的谎言和赞美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而从自我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最终大概率上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善意的谎言和赞美可以造就一个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4、登门槛效应
A:可以帮我拿张传单吗?
B:可以
A:可以帮我进去填一份表格吗?很快的,不会耽误您很多时间。
B:......
要想让别人答应一个较难的请求,不妨先让对方为你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后再一步步地提出最终请求,为了使得自己抱有前后一致的印象,且出于帮人帮到底的心理,他们答应的概率会更大。
5、强迫选择原则
要想让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不要给他是非题,而要给他选择题。
询问他人的时候,不要以“是不是”、“有没有”等方式进行询问,而是要给他不是A,就是B的选项。
比如,把“你今晚有空吗?”改为“今晚是要一起逛街,还是看电影?”也就是不让他回答是什么,而让他选择一个,来减少对方说不的可能,增加事情的成功概率。
6、虚假同感偏差
以己度人在很多时候是好的,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
举个例子,比如当一个人和你诉说工作的不顺,婚姻的不幸时,或许你会换位思考,希望为对方解决问题,但是对方或许并不是希望能从你这里得到建议和解决方案的,而只是为了获得同情或者认同感。
7、浪子回头金不换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惯常地用“好”和“坏”去衡量一个人。
但好人一直都那么好,不懂得拒绝,就会把自己放到一个骑虎难下的局面,周围的所有人都会不自觉地提高对好人的期望值,并觉得对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突然某一天,好人开始对某些过分的要求稍稍地拒绝了,他的印象就会突然在众人面前跌落到谷底。这也是我们俗话说的“升米恩,斗米仇”。
而一个人如果之前一直都在做坏事,突然某一天他洗心革面开始做好事了,他的印象就会瞬间在众人面前得到拔高,这就叫“浪子回头金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