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医角度来看流眼油的主要原因有4种,治疗方向大不相同。(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悲伤哭泣、喜极而泣,因感情的抒发而流眼泪,原属正常的生理表现,但是有的人常常淌眼泪,眼眶总是湿湿的(俗称流目油,编按:又作流眼油),好像很有感情的样子,这可就有问题了。或许是受了成药广告、江湖郎中的渲染,很多患者都以为流目油就是肾亏、败肾造成的。事实上,并不尽然。
就西医观点而言,眼睛容易流泪有好几种可能,常见的是鼻泪管阻塞,亦即眼睛与鼻腔之间的通道狭窄、闭锁不通,造成泪液无法宣泄而泛滥成灾,这种情况只要求助于眼科医师,去除病因,通一通多半是会改善的。有时有异物在眼内刺激,也会让人泪流不止,但只要去除异物就没事了。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慢性结膜炎,流泪的情形通常好好坏坏,常伴有眼睛疲劳、酸涩或有异物感,有的人则会对空气中特别的物质过敏,加重其症状;有时可能合并眼睑炎,会眼睛发痒、有灼热感,医师一般会给予含有抗生素或类固醇的眼药水治疗。
中医则称流目油为流汨,并有冷、热之分。冷汨(冷泪)是眼睛不红不痛、无热感,泪水清稀;热汨(热泪)是眼睛红肿疼痛、有热感、怕光,眼泪黏浊。而因为“肝开窍于目”故与肝息息相关,且由于“肝肾同源”故也与肾有关。临床常见的证候可分为4类:
肝经虚寒
中医古籍《圣济总录》(提到:“肝开窍于目,其液为汨,肝气既虚,风邪乘之,则液不能制,故常汨出,冲风则甚也。”这类患者多半是年纪较大、形体消瘦、面色唇色苍白、四肢冰凉,属于“肝血虚”者,由于肝血不足,不能上注于目滋养眼睛,目窍空虚,风寒易乘虚而入,一吹风“冷泪”即夺眶而出,故有“迎风冷汨”之名。临床上必须养肝血、祛风寒同时治疗。
肝经风热
常见双眼充满红色血丝、眼睛干涩疼痛或发痒、口鼻干燥、头晕、耳鸣,遇风则“热泪”盈眶。这是原本就有“肝火大”的体质,一遇风邪即里应外合,风热相搏上攻于目,故有“迎风热汨”之名。宜用滋阴降火、清肝祛风的方法治疗。
肝肾两亏
多因房事过度、精血衰少,或悲伤哭泣、伤阴耗液,导致俗称的败肾、肝肾两亏。患者总是两眼干涩、昏花糢糊、耳鸣重听、头晕目眩、腰酸腿软,甚至会失眠、遗精,遇寒则“冷泪”直流,平时也老是泪水汪汪,故有“无时冷汨”之名。宜用温养肝肾、补益精血的方法治疗。
阴虚火旺
古籍《证治准绳》说:“盖肝胆肾水耗而阴精亏涩,及劳心竭意,过度深思,动其火而伤其汁也,故血虚膏液不足,人哭泣太伤者,每每患此。”可见与肝肾两亏型类似,都是悲伤哭泣、伤阴耗液所造成,而这种人还因为先天体质容易上火,或者像现代人白天总是劳心竭虑,到了晚上仍思绪万千,睡不着觉,当然会阴精亏涩、虚火上炎,不仅头晕目眩、两眼干涩,还老是热泪频频,故有“无时热汨”之名。宜用滋补肝肾,兼降虚火的方法治疗。
古人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因此,眼睛是灵魂之窗,是五脏之精华,流目油可能是眼睛局部的毛病,更可能是体内脏腑失调的警讯;老是泪水汪汪,并不是感情丰富的表现,也未必是败肾,绝非某种成药、某帖偏方可以改善的。当您有事没事,总是担心泪水夺眶而出,千万不可带条手帕,随手拭干便是,除了调整饮食及生活步调外,不但要找眼科医师寻找病因治疗,也要分清流的是冷泪还是热泪,针对体质上的偏差加以矫正。
作者为中国医药大学副教授、台湾台中市叶慧昌中医诊所院长,本文经作者授权刊载,转载本文请取得作者同意。
责任编辑:王欣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