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像(图片取自清康熙七年苏州柱笏堂刻本《凌烟阁功臣图》)。 (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谋反,向来是十恶不赦之罪,当事者是会遭遇严格惩处的。可是,唐朝有一位大臣名叫侯君集,他在被告谋反之后,却能获得唐太宗李世民的求情。重点是,侯君集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侯君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他是出身官宦之家的唐朝名将,祖父侯植担任过北周平州刺史。
侯君集以才力雄豪见称。年少时在秦王幕府做事,随从秦王李世民征讨立有功劳,历任左虞侯、车骑将军,封为全椒县子。由于太子李建成屡次设计陷害秦王李世民,秦王处境十分危险,侯君集多次劝说秦王不能坐以待毙。在玄武门之变的过程中,侯君集的功劳很大,“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
秦王李世民在继位后,侯君集升任左卫将军,进封为潞国公,享受封邑一千户。贞观四年(630年),升任兵部尚书,参议朝政。
侯君集不只是官位节节高升,连唐太宗对他的赏赐都远远多过秦琼、程咬金等名将。
之后,侯君集担任积石道行军总管,跟随李靖征讨吐谷浑,表现很出色。当大军停驻在鄯州期间,众将商议出击方向。侯君集说:“大军已到这里,而贼寇没有跑到险阻之地,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如率精兵攻其不备,一定能大获全胜。如让他们逃脱并守险于山谷,再行讨伐就很难取胜了。”李靖闻言,赞同了他的想法,便挑选精锐士卒,轻装深入,“频与虏遇,皆大克获”。进军会师于大非川,平定其国。
贞观十一年(637年),侯君集改封陈国公,第二年则升任光禄大夫、吏部尚书。侯君集“出为将领,入参朝政”,声誉非常响亮。
当时,西域的高昌王曲文泰禁止西域商人通行,唐太宗征召曲文泰入朝,他却称病不来。唐太宗令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出讨。高昌王曲文泰大笑说:“唐国离我们有七千里远,沙漠盐碱地二千里且无水草,冬风刺骨,吹裂肌肤,夏风如火,到这里的商人都寥寥无几,哪里能派大军前来?即使他们能围困我们的城池,一二十天后,他们的粮食吃完了就会溃败,我就可以击败他们了。”
侯君集率军进到了碛口时,高昌王曲文泰死去,其子智盛承袭王位。大军进驻柳谷,侦骑说该国正在安葬已身故的国君,诸将请求出兵袭击。侯君集则认为,天子是因为高昌国骄慢无礼,而派遣他前往讨伐、替天行道,如果现在趁着丧事偷袭对方,就不是问罪之师了。于是,大振旗鼓而行。
高昌国据城固守,遣使晓谕他们也不听。便斩树填护城河,推出撞车毁其城堞,抛掷石块如雨,敌人无法抵挡,因而攻下城池,俘获男女七千人,进而围困都城。智盛于是开城出降。高昌平定,侯君集刻石纪功而还。
侯君集刚打败高昌期间,还没有奏请朝廷,就流配抄没无罪的人,又私自拿取宝物。将士们知道之后,居然都相继盗窃,侯君集担心自己的行为暴露,就不敢制止别人的胡乱行径。抵达京师后,有官员向朝廷请求追究侯君集的罪责,导致侯君集不只没有获得赏赐,还差点获罪。
侯君集为此非常不满,在跟另一位功臣张亮交谈时出言不逊,甚至说出“郁郁不可活,公能反乎?当与公反耳”这等大逆不道的话来。当时,太子李承干的地位岌岌可危,曾询问侯君集是否有自保的计谋。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干被人举报,李世民命令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调查此事,结果发现侯君集居然也牵涉其中。由于李世民与侯君集的关系很好,不愿侯君集受辱,决定亲自审问此案。
后来,李世民不想杀死侯君集,遂问说:“君集有功,欲乞其生,可乎?”希望能留下侯君集一条命。但,立即遭到群臣的反对,李世民只能哭着与侯君集诀别,悲伤的说道:“与君永别了,从今以后,再想见你,只能观看你的遗像了!”侯君集闻言,也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侯君集被杀前,告诉监刑将军说:“君集岂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尝为将,破灭二国,颇有微功。为言于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唐太宗闻讯后,赦免了侯君集的妻子与一个孩子,将他们流放至岭南。
其实,唐太宗非常了解侯君集,他知道侯君集并不想造反,只是一时气愤而已。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