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油麻地广华医院要在露天停车场架设帐篷,病人在寒风中等待入院。(图片来源:庞大卫/看中国)
【看中国2022年2月18日讯】(看中国记者何佳慧综合报导)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2月17日新增6,116宗确诊个案,初步确诊个案达6,300宗,合共单日超过一万宗;再多24名患者死亡,数字全部创香港爆发疫情以来最高,有议员形容香港疫情已沦为“第三世界”。目前习近平已“放话”要求港府“控疫压倒一切”,但有评论认为,港府紧跟中共“清零政策”,是导致资源错配、误判形势的主因。
下周恐10万人染疫 病人露宿等待
香港新冠肺炎确诊数字再创疫情以来新高。综合港媒报导,从今年1月至2月17日,共有超过1.6万人确诊新冠病毒,超越过去两年确诊人数的总和。香港现时累积约2万宗确诊个案,但医管局前行政总裁梁栢贤在社交媒体撰文警告,未来一周累积个案可能超逾10万宗,届时香港医疗系统将崩溃。
截至17日,再多24名病人死亡,年龄介乎36至98岁,其中有15人是在16日单日内不治,其余9人则于11日至15日离世。医管局解释,由于个案太多,公布出现滞后。香港因染疫在公立医院死亡的人数累计为249人。
法广报导,确诊者人数急升,据报现时等候入院的人已经超过1.2万人,医管局承认医院正面对重大危机。香港至少七间公立医院的病房入住率爆满,部份要再医院外空地设置流动病床和帐篷,安置等候隔离服务的病人。目前香港天气转冷兼有雨,17日早上只有摄氏12度,之后几日有机会再跌至9度。病人被迫在寒风冷雨中瑟缩苦等,靠裹上衣物棉被御寒,有人透露已“露宿”两晚仍未获安排入院。
油麻地广华医院要在露天停车场架设帐篷,病人在寒风中等待入院。(图片来源:庞大卫/看中国)
油麻地广华医院要在露天停车场架设帐篷,病人在寒风中等待入院。(图片来源:庞大卫/看中国)
医护疲于奔命感痛心 香港变第三世界
医管局员工阵线主席陈国诚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访问时说,对于大批求诊长者和病人被迫在寒冬下于医院外的露天接受治疗,不少医护人员都感到“很痛心”,“急症室有不少病人等候,却不能及时提供服务。”他批评港府政策“后知后觉”,防疫措施朝令夕改,而医管局并无完善规划让前线同事跟随,医护都感到无所适从,疲于奔命。
行政会议成员兼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17日也在电台节目称,当前情况让人心酸,形容“香港变了第三世界”,促请港府以“更强的手段去中止它,否则香港会沦亡”。
日前,香港党喉报章引述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放话”要求港府对疫情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把尽快稳控疫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以确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解读认为,中央忧香港疫情失控,会令到民怨积累,导致香港社会出现不稳,“出现各种反政府的行为,就是中央不想见到的。”
资源不足仍推全民检测 被指误判
习近平一声令下,多份亲北京港媒随即引述消息称,香港将仿效大陆,对全港750万人进行新冠病毒全民检测。不过,医疗界就认为林郑月娥政府紧跟中共的“动态清零”目标,才是香港在应对新一波疫情时“资源错配,误判形势”的主因。
自由亚洲电台访问熟悉香港医疗政策的公共医疗医生协会前会长马仲仪,她说,外国数据显示,Omicron变种毒株虽然传播速度快,但病况较轻,“不能再用以往(强制)所有人入院或送去隔离设施去处理。”当局的医疗人手已不足,却还做围封强检行动,“叫人寒冬下上街排队检测,基本上是‘制造传播’。”
马仲仪又质疑,政府继续做“无限检测”但检测完成后,是否有足够资讯分流,令病人不会迫爆急症室?“是否有足够应变措施?你检测到100万个人确诊,是否有100万张病床处理?抑或在家治疗?”
床位不足 变相“与病毒共存”
马仲仪认为,港府对于不同人士染疫病况、应对和治疗方法等讯息混乱、模糊,造成目前市民恐慌性求诊的局面。在医疗资源捉襟见肘下,港府当务之急是将患者按病情和风险分流处理,将人手和资源重新分配,集中优先处理长者、幼童和病征严重等高风险确诊者,也要清晰告知市民在轻症下“自救”方法。现身在英国任职医生的马仲仪,建议可参考英国、新加坡等政府的做法。
因应Omicron变种肆虐,英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去年已转用“病毒共存”方式应对,逐步松绑抗疫措。议员集中处理有严重病征或急症患者、长者和幼儿,另外为轻症者提供药物和求诊指引,让他们居家处理。其中,英国政府2年前已建立NHS网站防疫指引,清晰指示患者和康复者出现头痛、发烧等不同病征时,可服食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又提供情绪、心理、经济等方面的支援和热线电话。英国当局也积极研究抗疫药物,例如最近通过辉瑞新冠口服药紧急授权,让轻症者居家治疗。
相较之下,香港由于医院病床和隔离设施严重不足,过万名确诊者仍留在社区,等候治疗、入院和隔离,外界质疑当局搞所谓“动态清零”,实与“与病毒共存”无异。港府到日前才宣布应对措施,包括启动7间“指定诊所”和热线查询予轻症确诊者,并呼吁他们在家“自疗”。但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和医管局连日被传媒追问时,仍未能实际交代“居家自疗”细节指引。患者在家等候期间已康复的话,是否仍须隔离等问题,当局也称仍在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