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丁云鹏应真云汇:诸罗汉或晏坐禅定,或繙经说法,或降龙伏虎,形貌各异。(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虎,步履威重,吼声如雷,是威武勇猛之兽,自古被称为“百兽之王”。在世人心目中,老虎以其不可撼动的威勇形象,历代被视为勇猛或权威的象征,其雄壮威严对应的,是人的贵相与王者之气。不过,很多时候,让世人更明白不过的,则是老虎会伤人、会吃人,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亦将虎视为欲除之的大害。总论之,老虎既是瑞兽,也是凶煞,既勇武、威猛的一面,亦带有危险、恐怖的一面。既是如此,那么在一些民间传说中,一些能降伏、驾驭老虎之人,想必正拥有非同寻常的能力,或许是非仙既道、非佛即神。这些佛家、道家留下的伏虎文化,影响着历代的艺术创作和建筑艺术,不少绘画和名胜古迹均描绘了伏虎僧人的事迹。一起来认识吧。
佛门僧侣 伏虎传奇
《太平广记》卷九十七记载了一位异僧,时人称其空如禅师。
空如禅师年轻时,向往佛门生活,经过一番波折,来到陆浑山,在寺庙中修行。
山中多猛兽,但老虎在他面前丝毫没有虎王的架子,对僧人非常温驯,没有凶暴的迹象。有时,空如禅师在山中偶然遇见野猪与老虎搏斗,他只要挥挥手杖驱赶它们:“施主,你们不须互打。”老虎和野猪便会知趣地散开。人们敬重禅师,没有人敢轻慢待他。
北魏时期,有一次僧稠法师在王屋山见到了两只老虎,正在吼叫争斗,企图以声势压住对方。僧稠迳直走上前,将锡杖插在两虎中间。面对这位慈悲为怀的僧人,那两只老虎似乎感到羞愧,遂即低下头各自散开了。
西晋时期,天竺僧人耆域入华,在襄阳渡江时,船夫见他是个和尚,衣衫褴褛,就没让他搭船。
等到船至彼岸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耆域已经渡江了,而且还有两只老虎走在前面,像是为耆域导路一样。老虎收起耳朵,垂下尾巴,很是温顺。耆域像是抚摸宠物一般,摸摸老虎的头,老虎就离开了。
两岸的人们看着人虎相随的奇特画面,都跟着耆域而行。
天师驭虎 摄邪归正
在道家信仰文化中,张天师驭虎,为百姓驱逐邪祟。《历世真仙体道通监》卷十八记载,汉朝天师张道陵修道炼丹时,经常有青龙、白虎围绕着丹鼎。
他修成后,有一年西城房陵一带出现白虎神,但嗜好饮人血,当地的百姓为了活命,每年必杀一人祭祀白虎。张天师怜悯百姓,于是召来白虎神,以神力教戒它,摄邪归正,为百姓解除了魔难。
自宋朝以降,每逢端午,用艾草编成老虎,称为艾虎。家家户户悬挂张天师驭虎像,以禳灾辟邪。
宋朝谚语说:“挂天师,撑着眼,直下觑,骑个生狞大艾虎,闲神浪鬼避他方。”又说:“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赤口上青天,百虫归地府。”谚语描绘了张天师为百姓驱逐妖邪,保护百姓平安。
责任编辑:云猷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