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和发改委发布公告,将管控境内金融机构赴境外发行债券。(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12月28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12月28日,中国央行和发改委发布公告,将管控境内金融机构赴境外发行债券。从北京当局的表述来看,中国经济面临债务等金融风险。
港台时间12月28日晚间,中国央行官方网站发布的公告显示,针对境内金融机构在境外发行债券制度,现决定废止《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以后境内金融机构赴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统一由中国央行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分工负责。
根据官方定义,中国境内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统称为境内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也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等。
根据中国央行和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的新闻稿,自《暂行办法》发布以来,截至2021年上半年,境内金融机构共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1478亿元。
新闻稿显示,《暂行办法》废止后,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及香港之外的其它国家(地区)发行本、外币债券,需要计算并报送本机构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在此上限内,央行对其本、外币债券余额进行核准。同时,金融机构在赴境外发行债券前,需要向发改委申请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及时报送发行信息。
新规出台,或意味着中国金融风险出现了新变化,原有规定已经难以适配,这从中国央行行长易纲的表态也可见一斑。
12月28日,中国央行召开年终会议,易纲称,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影响下,中国经济短期面临下行压力,必须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易纲在接受官媒《新华社》采访时称,个别房企出险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已积极采取措施,稳妥有序化解风险。“总体上看,对市场经济中发生的风险事件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理,压实股东和属地责任,稳妥化解各类风险。”
众所周知,今年下半年以来,以恒大集团债券违约开始,多个房地产开发商债务危机爆发,至今仍未有稳妥解决方案。因此,中国官方对于各类企业和机构到境外发行债券才会进一步管控。
中国经济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11月27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财经》年会2022:预测与战略”上表示,现在经济形势不容掉以轻心,要警惕疫情“黑天鹅”和债务、产业链重构、低碳冲击三大“灰犀牛”。
“灰犀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2013年1月在达沃斯全球论坛上首次提出,并在她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中做出具体描述:“灰犀牛指的是概率极大、冲击力极强却被忽视的风险,一个我们应该意识到的风险,就像一头两吨重的犀牛,把牛角对准我们全速攻击。”
早在2017年7月17日,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文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文中提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
“黑天鹅”通常指的是小概率但影响巨大、难以预知且罕见的事件。例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被经济学界认为是典型的“黑天鹅”事件。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责任编辑:辛荷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