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COVID-19疫情两年来,动辄封门、停工等,使很多生意人倾家荡产。(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12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木子综合报导)中共对COVID-19疫情一直采取“清零政策”,动辄封门、封区、封街、封城、封路、停课、停工等,民众生活受到极大影响。近日,在"今日头条"上有人提问,“你身边有因为疫情导致倾家荡产的生意人吗?”,引发很多网友回应。
导致倾家荡产的人太多太多
在"今日头条"上,网友“张灰灰”说,“洪水+疫情+疫情,这是今年郑州的真实写照,对生意人来说简直就是绝杀‘三连击’。”一位大哥做美术材料批发、画板、颜料等生意,有一个小加工厂、一个仓库,两个店面销售,收入比较可观。但一场大水使仓库淹了,货物泡了,对交了货款但没来得及发货的客户只好退款,损失巨大。一个很精神的人,短短几天就有了抬头纹,瘦了不少,迫于无奈把房子低价卖了。
“张灰灰”说,洪水过后又来疫情,“很多人被居家隔离1个月,这1个月对有房贷、车贷,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来说是比较难挨的。”一个外卖小哥是从事机械行业的技术员,因工厂效益不好被裁掉了,其老婆是培训机构英语老师,因疫情居家隔离和“双减政策”下岗,夫妻双双失业在家,第一个月靠积蓄熬,但房贷、车贷、孩子学费、生活开支压力大抗不住了,解除隔离后才知工作并不好找,只好送外卖糊口,老婆在超市做收银员,勉强维持生活。
“张灰灰”感叹:“今年接连受灾,身边因为疫情导致倾家荡产的人太多太多了”
倾家荡产的人太多太多。(图片来源 :网络图片)
封控关店无收入 被追债跳楼自杀
网友“相思豆”说,“丈夫在武汉疫情前投资800万开酒店,刚开业不到两个月,疫情致封城,每个月亏损几十万,借的380万还不上,催债的电话打爆了,那段时间,丈夫得了严重抑郁症,跳楼自杀了。”
网友“相思豆”称,他们有两个儿子,生活非常幸福。刚开始他们有一个绣花厂,挣了不少钱,跟大儿子在广州买了车和房子。后来想开个酒店,预算投资1000万,预计每年能挣二三百万,就借了380万,开了一个三层楼900多平方米的酒店。
可是酒店开业不到两个月武汉发生疫情,酒店按下暂停键。开始以为隔离几天,实际隔离两个多月,很多家庭因为房贷车贷都是不小的开支,即使解封后也舍不得在外面吃饭。解封后酒店每月要亏40多万,借出钱的那些朋友三天两头打电话催债。一天晚上,又有朋友打电话要债,就听丈夫说现在真没钱还,不长时间就听扑通一声响,然后就听有人喊有人跳楼啦。
生意人跳楼自杀。(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很多人都倾家荡产 能写一本书
不只“張灰灰”和“相思豆”,另一名网友“别小默”也表示自己因疫情来袭变得倾家荡产。此外,他的邻居、他的朋友都遇到类似问题,“都说出来,得是一本书。”
“别小默”进一步说,他经营的其中一个店铺所在的小街,一半店铺都关了门,每一扇关的门背后,都是创业者的无奈。庚子年年初,他的几家店铺70多天没有能够营业,勉强开业,顾客寥寥,有疫情原因,也有疫情期间大家购物习惯改变的原因。于是,挣扎了两个月,先后关闭了5个店铺,但关门只是厄运的开始。要还拖欠的员工工资、结清场租、还贷款,还有刚装修好的店铺供货商货款要结,最后倾家荡产,负债累累。
“别小默”继续说,他的邻居是卖黄金的至今下落不明,店铺门前要账的人熙熙攘攘。他的朋友因疫情期间无法开工,直接拖垮,办公室也被封了。
很多生意人倾家荡产。(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网友“带着感观悟余生”说,他有个朋友是做餐饮的,门店位置好,菜品受欢迎,生意很好。有钱了就开始装修第二家店,可是刚装修完毕,疫情突然来了,封城禁止开店,每天开销巨大,又没有收入,资金输出回本困难。解封后顾客少,每天亏损严重,只好关门。最后欠债几十万,不得已举家去广东打工还债。
推特网友发的视频显示,“上半年中国约有114514千万人因疫情失业。在进出口萎缩的情况下,许多中国人不得不卖掉自己曾经的房子,逃到农村聚居,这是一张拍摄于中国某地的照片,可以看到许多人失去了餐厅不得不在街头露天饮食,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想到上世纪大萧条时期美国的胡佛村、胡佛屋。”
上半年中国约有114514千万人因疫情失业。在进出口萎缩的情况下,许多中国人不得不卖掉自己曾经的房子,逃到农村聚居,这是一张拍摄于中国某地的照片,可以看到许多人失去了餐厅不得不在街头露天饮食,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想到上世纪大萧条时期美国的胡佛村、胡佛屋。
— Des fleurs magnifiques. (@vmvVj3mOedqzTEd) December 20, 2021
PS:图片中“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pic.twitter.com/NcNfNQcIRG
中国大陆失业率暴涨导致的社会问题开始,有失业人员到东莞南城区行政办事中心旁鸿福大厦旁抗议示威,抗议政府乱作为,台商全跑,经济萧条,无业可就,生机艰难,遭警察驱赶。https://t.co/RRjzkwqOUj pic.twitter.com/a8nKaWrGpH
— TimedNews.com (@TimednewsC) December 19,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