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2025年七成自给率目标仍遥远(图)

中国芯片自给率仅16%距离2025年七成目标仍遥远

作者:黄春梅 发表:2021-10-14 07:2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芯片3(16:9)
中国要在2025年达到芯片自给率70%的目标,不过困难重重。

【看中国2021年10月14日讯】中国电动车产业蓬勃发展,然而,日媒披露,中国自制的车用芯片供应不到5%,导致九月的乘用车销售下降,关键就是“缺芯”。根据一份研究报告,中国在2020年芯片自给度仅达到15.9%,距离2025年达到自给率七成的目标差距颇大。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在生产设备、技术与材料上被卡脖子,要突破还有很大的难题。

综合媒体报导,中国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10月12日发布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九月乘用车零售量158.2万辆,年减17.3%。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今年九月车市相对低迷,关键在“缺芯(汽车芯片)”导致无车可卖。崔东树分析,主要是由于关键芯片和零组件的海外供给受阻,供应链问题目前只能以周为单位进行供货,生产损失巨大。

“日经亚洲”13日在报导里,引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谈话表示,“中国汽车行业在国内的半导体供应不足5%。”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经济所所长刘孟俊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中国的电动车发展除了要突破传统电池、动力系统外,最大的瓶颈还是在车用电子部件,汽车用的芯片,主要在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这一块工艺技术不需要太超前,我猜想他们会想要寻求’弯道’,尽量去找到二手的、或者其他生产设备进行改装,符合第三代半导体使用。或许他们采取的策略是这样。”

在半导体材料领域中,第一代半导体是“矽”,第二代半导体是“砷化镓”,第三代半导体是“碳化矽”(SiC)和“氮化镓(GaN)。

第三代半导体并非从第一、第二代半导体技术累积而来。综合媒体报导,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将力挺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放在重要位置。

根据科技产业资讯室(iKnow)今年九月分析,半导体技术发展需要人才、资金及技术的长久累积,中国要发展出完全自主技术的困难度很高,可能没有10多年功夫也很难有所成果。然而,中国大陆认为直接切入第三代半导体的材料,“或许有机会解除美国去中国化的金箍咒,让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自主化。”

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却不代表中国有能力自行生产IC芯片。据IC Insights今年1月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自产半导体数量占中国半导体市场的比重,从2010年的10.2%,增加至2020年的15.9%,并预测2025年将增加至19.4%,但这远不及中共设定的70%的目标。

而且2020年15.9%的自给率中,总公司在中国的企业生产的半导体数量仅有5.9%,其余1成则是由在中国设厂的国际大厂,包括台积电、SK海力士、三星、英特尔等生产。

刘孟俊:中国在半导体设备、技术、材料仍被卡脖子

刘孟俊提到,美中之间关系没办法处理好,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设备还是有很多的管制,中国试图在半导体生产设备自给率上有所突破,进而达到他的芯片自制率,但仍面临三大问题。

刘孟俊:“我觉得生产设备显然比芯片自制率更有技术障碍,所谓的障碍有些是工艺的技术,另外他的设备里的技术标准还有材料问题,材料还包括化学、气体、以及矽晶圆。换句话说要攻克好几个难关。如果芯片一直掌握在别人手里,中国的技术发展跟往后的攻关的难题就越来越大。”

刘孟俊提到中国也许能模仿俄罗斯模式,虽然俄罗斯在芯片上没有太大的突破,但是它在科技上可以达到一定的成就,很显然会受到瓶颈上的阻碍。刘孟俊说,“中国的半导体‘大基金’(Big Fund)现在已经进入到第二期,很显然举国体制在科技上要做些突破。”

并不是砸钱就会有技术创新

2014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单位,共同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总规模1387.2亿元。《纲要》称,主要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兼顾设计、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环节。2019年“大基金二期”成立,注册资本突破2千亿元(2041.5亿元)。

台北科技大学智财所副教授江雅绮对本台表示,美国严格防止中国使用美国先进的技术,现在中国遇到困难,尽管中国投入很多资源,但是在创新上有很大的问题。例如从台湾还有其他国家挖了半导体人才,这些人才离开原本环境之后,到中国并没有发挥预期的功能。

江雅绮:“我觉得当地的企业文化跟创新文化,两地有落差。所以我们会看到要发展关键的创新技术,需要的不只金钱的投入,还需要国家创新的文化比如对智慧财产权的保护,有一个现代的公司治理环境。这些对新的尖端科技的新创公司都是很关键。”

中国恐靠各种“极端手段”突破美国制裁

如果美国的制裁仍未松绑,中国还能在2025年达到芯片自给率7成的目标吗?

“我不能讲说完全没有机会!”刘孟俊表示,中国还是会用各种极端的手段,像是“孟晚舟事件”采取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还例如日前美国发生海军工程师企图出卖核动力攻击潜舰机密事件。刘孟俊认为中国也会积极在这方面下功夫。

刘孟俊:“过去中国不是做两弹一星,引进人才,各种科技研发机密突破还是会有,还有中国在数据上的骇客等。蹲马步在家里炼功还是会做,各种手段从外面找技术还是会更积极。”

江雅绮认为,过去中国靠着大量的劳力与市场,度过一个很平顺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却无法解决新创、尖端的技术,以及供应链的整合也是严酷的考验,这些都触及到中国的“软肋”。江雅琦说,中国没有办法调整过来,甚至也不愿意去调整。

版权所有©2006,RFA。经Radio Free Asia,2025 MSt.NW,Suite 300,Washington DC 20036许可进行再版。http://www.rfa.org。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