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时,中国就已经拥有了制造智能机器人的机关之术。(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上一篇我们谈到了古代的飞行器技术,这篇将与大家聊聊中国古代的人工智能技术。
《列子》中记载着这么一件事:近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周穆王驾车西游,过了昆仑山后返还。返回途中碰到了一位身怀绝技的匠人名叫偃师,偃师与墨子、鲁班一样,工于机巧,擅于制造各种机关器械。他制造了一个机器人献给周穆王,这个机器人能歌擅舞。它唱起歌来完全合乎音律,跳起舞来完全合乎节拍,千变万化,简直与真人一样。周穆王便让自己的妃嫔一起来观看机器人的表演,在表演快要结束的时候,机器人突然眨着眼睛作出挑逗妃嫔的举动,令周穆王非常愤怒,他以为偃师用真人假装成机器人来欺骗他,便下令要杀掉偃师。偃师非常害怕,就当穆王的面把机器人给拆散了,展示给穆王看。原来这机器人真是用木头、皮甲、胶漆等材料制作成的,但它肝胆、心肺、脾肾、肠胃等五脏六腑齐全,筋骨、齿发、肢节、五官等样样具备,其结构精细的让人赞叹。周穆王试着拿掉它的心脏,它的嘴巴立即就不会说话了;试着拿掉它的肝脏,它眼睛就看不见了;拿掉肾脏,它双脚就不能行走……穆王赞叹道:“难道人的机巧可以赶上天地的造化吗?”
如果大家认为以上只是虚构的故事的话,那我们再看看以下严肃的学术文献记载: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始作俑者”,出自于《孟子》。《孟子.梁惠王》载:“仲尼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给死人殉葬用的“俑”,“俑”是一种制作得非常像真人的人偶,因为太像活人,所以孔子认为用“俑”殉葬是不仁义的行为,便大骂发明“俑”用来殉葬的人,说这样的人会断子绝孙。
商朝时用活人殉葬,春秋战国时,改用人偶殉葬,这已经是非常仁慈、合乎情理了,那孔子为什么还大骂用“俑”殉葬的行为呢?而且还骂得这么严重,说发明“俑”的人断子绝孙?这是因为“俑”制作得实在是太像活人了,所以看起来像是用活人殉葬一样。
试想一下:如果“俑”只是用木头雕刻的不会动的人偶,那不管雕刻得怎么栩栩如生,也不能说它像活人,顶多只能说它是一个像真人的塑像。所以最关键的地方是,“俑”是会动的,内部安装了机关,能够像活人一样自主的活动。所以可以说“俑”是古代黑科技制造的智能机器人。我们来看看古文献的记载:
《礼记.檀弓》载:孔子“谓为俑者不仁”。郑玄注释说:“俑,偶人也,有面目机发,有似于生人。”意思是说,“俑”是一种人偶,五官俱全,身上安装着机关,启动它身上的机关,它就像活人一样活动。
皇侃疏:“机械发动踊跃,故谓之俑也。”
孔颖达正义:“刻木为人,而自发动,与生人无异,但无性灵知识。”
意思是说,“俑”是用木头制造的机关人偶,由体内的机关驱动,能够自主活动,与活着的人没有两样,只差没有灵魂。
根据以上古文献记载可以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流行用“俑”殉葬,“俑”是一种人偶,五官四肢俱全,身上安装着各种奇妙的机关,启动机关后,它就能够自主活动,与活人没有两样,只差没有灵魂。就是因为“俑”制作得太像活人,所以孔子大骂发明“俑”的人不仁慈。
看来周朝时,中国就已经拥有了制造智能机器人的机关之术,并在当时的一些能工巧匠间秘密传承着。我们接着看后世的记载:
魏晋时期的著名匠人马钧,是继鲁班、墨子、张衡后的又一位机关大匠。他一生留下了诸多发明,改进了织绫机、诸葛连弩,还原了黄帝时的指南车,发明了龙骨水车、轮转式投石机。但这些都不算什么,他最机巧神秘的发明,当数为魏明帝设计制造的“水转百戏”智能机器人组合。
《马钧传》记载:有人进贡了一套杂耍木偶人给魏明帝,有上百种不同的人物造型,各不相同,栩栩如生,但就是不会自己动。魏明帝就问马钧,能不能做一套能自己活动的全自动智能木偶戏?马钧说能。
于是马钧接受皇帝的诏令设计制作全自动智能木偶戏,他以木头为主要原料,给人偶装上各种巧妙的机关,以水力驱动木偶人活动。完成后,有自己唱歌跳舞的女乐人偶,有打鼓、吹箫的器乐人偶,还有丢球、掷剑、走绳索、翻觔斗等各种动作的杂耍人偶,它们出入自由,活灵活现。有各色官员在官署中行政办公,还有各种不同的人在舂米、磨面、斗鸡……各种不同人偶千变万化,自主活动,看得人眼花缭乱,仿佛都是活的一样,真是神奇啊。
与水转百戏类似的,还有隋炀帝的“水饰”。黄衮、黄亘兄弟是隋朝著名的巧匠,也是像马钧一样的高人。
《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令学士杜宝撰写《水饰图经》十五卷,收集古代七十二个关于水的历史故事;让朝散大夫黄衮依故事用木头制成自动智能人偶,间杂着乐妓的船只、酒船,所有人偶都能自主活动,栩栩如生,乐偶演奏着钟磬筝瑟,都能发出音乐曲调……
有大禹治水、姜嫄履迹、武王渡孟津、王子晋吹笙、汉桓帝游河、魏文帝兴师、晋武帝临会、吕望钓磻溪、刘备渡檀溪、周处斩蛟、秋胡妻赴水、屈原沉汨罗水、巨灵开山、长鲸吞舟等七十二个不同场景的人偶造型,称为“七十二势”,都在自动的演绎着七十二个不同的历史故事。人偶都有二尺左右高,有的在山岛上,有在乘船,有在宫殿里,它们穿着丝绸衣服,戴着金钗碧玉等首饰。人偶中还有各类虫鱼鸟兽,都像真的一样能够自己活动。黄衮还制造了十二只小船,每艘船长一丈、宽六尺,上面载着歌妓舞女人偶,都像真人一样在表演,有的击磬撞钟,有的弹筝鼓瑟,发出优美的乐声,合乎音律曲调。还另有人偶表演杂技,有的舞剑、有的爬竿掷绳……动作灵活,与真人一样。这十二艘小船都随着池中的水流自动航行。
黄衰还制造了七艘“斟酒船”,每艘船上都有二尺高的人偶,为前来观看的王公大臣们斟酒。每艘船的船头站着一个拿酒杯的人偶,另一个人偶捧着酒钵,船后还有撑篙的人偶,船的中间另有两个划桨的人偶。斟酒船随着曲水航行,每到有宾客的岸边,就会自动停靠。船头的人偶,就会伸手将倒满酒的酒杯递给宾客。客人饮干之后,再将空杯递给人偶。人偶仿佛有灵性一样,全智能的,它灵活地接过空杯后,便转身从身后那个捧酒钵的人偶那儿拿过木杓,从酒钵中舀酒,将空杯斟满。然后按照顺序自动航行、停靠。
隋炀帝对机关器械很痴迷,他重用当时的巧匠黄衮、黄亘兄弟,还令人建造了观文殿。观文殿是隋唐洛阳紫微城内宫殿建筑,在仁寿殿之北。殿前有书室,设有机关,门、窗等都可自动开合,是史上独一无二的全自动智能图书馆。殿内贮藏着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古迹名画。
观文殿前造了二十四间奢华的图书室,房门口垂着锦幔,上方有两个飞仙人偶,设有机关。每当隋炀帝进图书馆时,都有宫人举着香炉在前面开路,在离门口一丈远的时候,脚步就会触动地上的机关,两飞仙人偶就会降落下来,将锦幔卷上去,图书室的窗户和书柜门也都会自动开启。等离开图书室时,则一切又都会自动关闭,恢复原样。
到了唐朝机关器械之术仍然比较流行,唐朝的《朝野佥载》中就记载了不少奇妙的机关器械:
据记载,当时的将作大匠杨务廉喜欢喝酒,他设计制造了一个行乞僧人机关人偶,僧人手中捧着一个木碗,能够自动行乞。当碗中的钱装满后,人偶僧人就会自动发出声音说:“布施”。当时市民竞相围观,都想听人偶说话,所以竞相布施,一日便得到数千钱。这是有关“语音机器人”的真切记载,古代机关人偶不但能自主活动,还能唱歌说话。
唐朝洛州县令殷文亮也是一位机巧的匠人,也喜欢喝酒,他设计制造了一个劝酒机关人偶,能够自动给人斟酒、敬酒。又制造了一个艺妓人偶,能够唱歌、吹笙,而且合乎节拍。如果酒杯里的酒没有喝干,劝酒人偶就不给你斟酒;如果饮酒没有结束,艺妓人偶就会不停的唱歌、吹笙,催促继续喝。
郴州刺史王琚,也是一位巧匠,他用木头制造了一只机关木獭,能够自己潜进水中捕鱼,捕到鱼后,便会伸着头颈浮出水面,非常奇妙。
唐朝的《纪闻》记载:唐朝开元年间,江苏东海县有一个名叫马得封的人,也是一位精通机关器械的大匠。他专门为唐玄宗制造了一个供皇后梳洗打扮的梳妆机关,梳妆台中间是镜台,下面有两层,每层都开有门。当皇后要梳洗的时候,打开镜匣后,妆台的门就会自动打开,会有一个妇人模样的人偶拿着梳子从妆台内出来,用完后就会再拿回去。然后,又会有手拿面脂、妆粉、眉黛、髻花等妆扮用品的人偶相继自动出来,依次拿着用品为皇后化妆。化妆完毕后,这些人偶又会拿着化妆用品进入妆台内,妆台门会自动关闭,恢复原样。
后来马得封一直不受唐玄宗重用,便隐姓埋名,潜心修道去了,常常辟谷不吃东西。后来在开元末年,他又出山为霍县县令李劲制造了酒山等机关。酒山位于一个木盘中,木盘直径有四尺五寸,盘下面有一只大乌龟驼着盘子,乌龟的腹中安装着各种机关。盘中酒山有三尺高,酒山内部是空的,可以盛三斗酒。有酒池围绕着酒山,酒池外面又有山围着。酒池中有荷花、荷叶,都是用锻铁制造的,用来代替盘子,里面装着肉干、肉酱、水果以及下酒菜。酒山上有龙,一半隐藏在山中,龙张着口,从嘴里吐出酒来,龙下面的大荷叶上有杯子接酒,当杯中酒装到八分满时,龙就停止吐酒。如果喝酒的人喝慢了,山顶楼阁的门就会自动打开,有催酒的人从里面出来摧酒。酒喝完后,再把杯子放回荷叶上,龙又会重新吐酒装到八分满,摧酒偶人便会回到阁楼中,阁楼门重新关上。酒山的四面都有龙吐酒,酒池中有洞穴,将酒引入酒山中,再从龙嘴中吐出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