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新年晚会精彩纷呈 太宗皇帝亲自指导制作歌舞(图)

发表:2020-01-25 07:3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中国历史上,除夕晚上举办庆典早已有之,而尤以唐时为盛。
在中国历史上,除夕晚上举办庆典早已有之,而尤以唐时为盛。(图片来源:神韵艺术团官方网站)

在中国历史上,除夕晚上举办庆典早已有之,而尤以唐时为盛。唐朝国力强盛,对各国文化兼收并蓄,这给当时的歌舞等文艺形式带来了不同的气象,再加上盛唐时期几位皇帝都非常重视歌舞,因此,在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一到重大节日便是一片莺歌燕舞,除夕之夜的新年晚会更是精彩纷呈,这天晚上,太常寺会在大明宫举行大型的拜会,皇帝邀请文武百官和嫔妃等参加,一直欢庆到天明。

太常寺举办除夕团拜会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以后,唐朝国力不断强盛,科技、文化、经济、艺术等领域得到长足发展。盛唐时期的几位皇帝多富有才情。唐太宗李世民不但在乐舞艺术上有所创新,还非常重视对西域乐舞精髓的吸纳,在他之后的其他皇帝也继承了这种理念。唐玄宗李隆基不但兴办学校,创建教坊,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自己也精通文艺,多有创新。因此在唐代,到处可见歌舞升平、莺歌燕舞的景象。每到除夕,一家人围炉而坐,欢度新年。杜甫就写过“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的诗句。当时,皇宫里守岁风俗更加热闹,文武百官欢聚一堂,觥筹交错,叙旧话新,热闹非凡。其中,最受瞩目的要数太常寺主办的团拜会。

唐朝新年晚会精彩纷呈太宗皇帝亲自指导制作歌舞
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指导编排《秦王破阵舞》等歌舞节目。(网络图片)

太常寺是掌管礼仪祭祀乐舞的最高级别机构,其中太乐署和鼓吹署两个机构负责歌舞演艺。当时还设有教坊、梨园等机构,教坊专掌俗乐舞、俳优、杂伎等娱乐性表演活动,男女兼用,女乐居多;梨园的乐工舞人则是从坐部伎和宫女中挑选出来的优秀者,相当于“皇家歌舞团”,集中了大批有才能的艺人,专门负责训练、培养乐舞人才,并负责创作、表演音乐和舞蹈等。唐代的“演艺界”繁荣兴盛,史书多有记载,《新唐书・礼乐志》曾云:“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

每到除夕,唐朝皇帝在大明宫的麟德殿大摆筵席,举行团拜会。朝中的文武百官、重臣和亲属,宫中的嫔妃、宫女、太监等人汇聚一堂,陪伴皇帝“入阁守岁”,通宵达旦,一边饮酒叙旧,一边观看晚会。

唐朝除夕节目繁多,形式多样,既有气贯长虹的大型舞蹈,又有滑稽幽默的优人表演,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杂技魔术,又有扣人心弦的功夫杂耍。

皇帝亲自制作歌舞

盛唐时期的除夕,大明宫内外会挂起大红灯笼,点亮一堆巨大的蜡烛,并点燃沉香,使夜晚亮如白昼。唐代太常寺的团拜会,就在这种欢乐的氛围中拉开大幕。

除夕新年晚会的表演,一般是在气势浩大的傩舞表演中开场,唐代“皇家歌舞团”数千名演员浓妆艳抹,粉墨登场。傩舞是广泛流传的一种具有祭祀功能的大型民间舞蹈。表演时,近千名男性戴上假面道具,穿上红黑衣裤,击鼓跳跃,气势磅礴。演员佩戴的面具,有神话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构成庞大的傩神谱系。傩舞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为鼓、锣等打击乐。

傩舞之后,大型歌舞便轮番登场。歌舞是唐朝新年晚会的重头戏。唐代乐舞达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新境界,是古代汉族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舞蹈演出非常普遍,观赏并创作舞蹈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很多来自民间、后经皇宫艺人进行艺术加工的宫廷乐舞大量涌现,再加上吸收和融合各民族甚至国外特色,唐代舞蹈呈现出缤纷多彩的局面。

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之自制乐凡三。一曰《七德舞》,二曰《九功舞》,三曰《上元舞》。”这句话说的就是唐代的三大乐舞。其中《七德舞》是在唐太宗亲自指导下编排的,原名为《秦王破阵舞》,后更名为《七德舞》。该乐舞是唐太宗平定刘武周时,由军队创编出来的军乐。当时,士兵随乐起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舞。李世民即位后,凡是庆典歌舞晚会必有此节目。表演《秦王破阵舞》时,一百二十八人执戟披银甲而舞,前有战车,后列战阵,有三次变化,每次变为四阵,伴唱者歌唱《秦王破阵舞》的乐曲,极具气势。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精通音律、热爱歌舞的皇帝,他曾创作著名的大型乐舞《霓裳羽衣曲》。

不仅如此,当时的歌舞演员也是群星璀璨,迎娘、蛮儿、念奴等教坊里的“明星”常被皇帝召入宫中参加宫廷除夕晚上的演出。《开元天宝遗事》中记有唐玄宗评价念奴唱歌的文字:“帝谓妃子曰:‘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演艺界”明星常进宫表演节目

除了大型歌舞,“语言类”节目必不可少。唐代的“新年晚会”,在演出中会穿插一些插科打诨的语言类滑稽戏,如优人表演。唐代,优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优戏的演出十分频繁,关于演出的记载也很多,从宫廷到州府以至于民间都有其身影。史料文献里提到的优戏有弄参军、弄假官、弄孔子、弄假妇人、弄婆罗门等多种类型。

弄参军是唐代优戏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表演者口齿伶俐,语言诙谐幽默,类似现在的相声、小品。在唐代从宫廷到民间,弄参军普遍受到欢迎。

魔术杂技也是除夕晚会上吸引观众眼球的节目。唐代的幻术杂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唐人蒋防在《幻戏志》里就描写了玩魔术的情景:“乃于席上以瓦器盛土种瓜,须臾引蔓生花,结实取食,众宾皆称香美异于常瓜。”唐代赵麟的《因话录》记有“透剑门伎”一项,用锋利的刀剑编扎成狭门过道,表演者乘小马从刀丛剑林之间穿驰而过。如果技艺不精,坐骑驾驭不灵,触及刀剑,人马立毙。唐人所著《封氏见闻录》描写了绳技、高跷、“踏肩蹈顶”等杂技,还有“载竿”“爬竿”“顶竿”等杂技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令人目不暇接。

唐代诗人张祜曾作诗赞道:“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诗中提到的赵解愁,擅长竿技,是教坊中的拔尖者,经常进宫表演节目。当时还有很多像赵解愁这样的“演艺界”明星,如公孙大娘、穆氏、王内人、王大娘等人。

唐代“新年晚会”,压轴戏一般是“舞马”节目。皇帝在宫前举行盛大宴会,接受文武百官、外国使臣以及各少数民族首领的拜贺,并以舞马助兴。高头大马会按着音乐的节奏起舞,口衔酒杯,半跪送至客人桌前,多时百匹马同时表演。当领头的舞马纵身跃上三层高的木板,并被大力士举起在上面旋转如飞时,晚会也达到高潮。

唐玄宗时期的舞马阵容相当可观,常备舞马多达四百匹。唐玄宗还善于组织群马表演,场面展示极为壮观。他非常重视马的包装,舞马上场,一般要身披彩纹花绣的装饰,颈悬金光灿烂的铃铛,马鬃则用珍珠美玉加以装饰,极尽富丽之态。



责任编辑:兰雪晴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