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多次写到了猴儿,其实都有深意的。(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众人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
宝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着了,一定是耍的猴儿。”
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
众人道:“前头都好,末后一句怎么解?”
湘云道:“那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众人听了,都笑起来,说:“他编个谜儿也是刁钻古怪的。”
谈猴儿剁尾巴
为什么耍的猴要剁掉尾巴呢?每当看到一段,就会想起《西游记》里的故事: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二郎神追杀,最后滚到山下变成一座小庙--眼睛变成窗户,嘴巴变成庙门,只有猴尾巴没处放,最后变成旗杆插在庙的背后,结果被二郎神一眼识破。
据说耍猴人在教猴时,若遇猴子不听话,就砍掉猴子一截尾巴,直至将尾巴砍完,猴子也就听话了。因此还留下了一句歇后语:剁了尾的猴--善解人意。
的确,耍的猴要穿衣戴帽,学人的一些动作,和耍猴人各种互动,去掉了尾巴,也更方便装扮了。
要猴儿之戏起源很早,《乐记》中即有“舞者如猕猴戏”的记载。汉代就有了猴爬杆之戏。唐五代时,要猴儿这种玩意儿已很兴盛,清代《北京民间风俗百图》记耍猴儿图云:“其兽人形,遍体生毛,其性甚灵,自能戴鬼脸、穿衣服、爬杆、翻筋斗、跑羊等戏。其人拉至沿街,鸣锣为号。”
清代北京《一岁货声》记“耍猴儿”:“一人携一羊一狗,背负小箱,箱上拴猴。行鸣锣,耍时居官归田、走马跑羊各式。”
据清康熙五十一年《新野县志》和乾隆十九年《新野县志》记载:吴承恩,贡士,安徽桐城人,嘉靖三十五年(西元1556年-1557年)任新野知县。据说耍猴行业就发源于今河南省新野县,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主要人物,将猴儿的动作形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大概也从中受到了启发。
红楼趣事之“耍猴儿”
《红楼梦》里也多次写到了猴儿,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以猴喻人 形容其聪明伶俐又调皮捣蛋的性格特征
第二十二回贾母亦笑道:“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你婆婆也不敢强嘴,你和我嗙嗙的。”
第二十九回贾母回头道:“猴儿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头地狱?”
第三十五回贾母听了,笑道:“猴儿,把你乖的!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
第五十四回贾母讲喝猴尿的故事。
第二十四回邢夫人道:“那里找活猴儿去!你那奶妈子死绝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的黑眉乌嘴的,那里像大家子念书的孩子!”
第四十六回听邢夫人道:“你知道你老爷跟前竟没有个可靠的人,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些人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也不知道毛病儿,买了来家,三日两日,又要肏鬼吊猴的。”
第二十四回贾芸进入院内,把脚一跺,说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
第六十回那柳家的笑骂道:“好猴儿崽子,……”
第六十一回柳氏听了,笑道:“你这个小猴精,又捣鬼吊白的,你姐姐有什么好地方了?”
只听门内又有老婆子向外叫:“小猴儿们,快传你柳婶子去罢,再不来可就误了。”
第六十四回只见三姐似笑非笑、似恼非恼的骂道:“坏透了的小猴儿崽子!没了你娘的说了!多早晚我才撕他那嘴呢!”
第六十五回尤二姐笑道:“猴儿肏的,还不起来呢。说句顽话,就唬的那样起来。
第六十七回凤姐闻听,满腔怒气,啐了一口,骂道:“下作猴儿崽子”
凤姐低了一回头,便又指着兴儿说道:“你这个猴儿崽子就该打死。这有什么瞒着我的?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猴儿”的比喻可以是褒义,也可以含贬义,也可以是中性的,看说话者的口气和形容的物件。如果说话者在愤怒的语境下就相当于骂人的詈语;如果在寻常的生活情景下,则可能是开玩笑。但是通常都是长辈对小辈,尊者对卑者所言。而且属于粗话,一般高贵、文雅的人是不说的。
为什么贾母会这样说凤姐呢?因为凤姐虽然出身高贵,但言行俚俗,李纨就说过“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着;若是生在贫寒小户人家,作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贾母也称其为“泼皮破落户”。
因此,我们看到《红楼梦》里对于下人称呼“猴儿”很平常,但在主子们之间只有贾母称凤姐为“猴儿”,可以看作是二人之间的专有昵称。贾母说王熙凤,实际是一种亲昵的关系,明贬实褒,表达的是对王熙凤的说话办事能力的欣赏。
二、以猴形容动作形态 表达或亲密无间的关系或活泼机警的状态
第十四回:宝玉听说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
凤姐笑道别学他们猴在马上。
第二十二回:早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
第二十四回:宝玉便把脸凑在他脖项上……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
把“猴”用作动词,只用在贾宝玉的身上,形态非常传神。
这里比较特殊的是形容贾宝玉为“开了锁的猴子”,是和史湘云的谜语一致的,只有耍的猴子才会上锁,开了锁的猴子来形容贾宝玉离开了贾政的视线,是多么的活泼和自由自在的样子。反过来,贾政对于贾宝玉的束缚,以及他自己对自己的束缚又是多么深啊!
史湘云的谜语和贾母的谜语,异曲同工,“名利尤虚,后世终难继”,都体现了家族最后分崩离析的结局。(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三、以猴做谶语 预示家族命运
二十二回:贾母说着便念道: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贾政已知是荔枝。
荔枝谐音“离枝”,脂批点明了“树倒猢狲散”的含义。该谜语由贾母之口说出,贾母是整个荣国府的大家长,具有代表整个家族的身份。
二十八回:薛蟠: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
大马猴究竟是什么?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其根本意思是一种很可怕的动物,通常来吓唬小孩子。
薛蟠的谜语一般都看到了其插科打诨,对于塑造薛蟠这个人物的粗俗、不学无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对于谶语预示作用认识不足。
薛蟠与夏金桂的婚姻悲剧,夏金桂与香菱的妻妾矛盾逐渐形成了非常激烈的冲突。可以说这一切的悲剧就是从薛蟠的婚姻开始的。因此,薛蟠的几句酒令都围绕着婚姻、男女关系来说。从新婚的幸福到彼此厌恶,最后每天嗡嗡嘤嘤,鸡争鹅斗(薛蟠的蚊子苍蝇曲),不得安宁的状态。
同时,薛蟠(雪)与夏金桂(夏、秋)与香菱(夏)三者的名字体现了他们之间相克的关系。我们应该格外注意的是,这个悲剧不只是香菱的,同时也是夏金桂的悲剧。“所嫁非偶”的有香菱,还有夏金桂,“绣房钻出个大马猴”“嫁个男人是乌龟”。因此贾宝玉对于夏金桂的态度并非厌恶,而是不解和惋惜,如此娇花软玉的一个人,如果妒忌心没有那么重该有多好啊!
夏金桂也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中的一个女儿,也是作者报以深切同情的一个女孩。
五十回:史湘云的谜语:剁了尾巴的猴儿。
史湘云的谜语和贾母的谜语,异曲同工,“名利尤虚,后世终难继”,都体现了家族最后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史湘云谜语和薛宝琴的怀古诗其三《钟山怀古》有相似的意蕴: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史湘云、薛宝琴是贾家以外的女孩子,但是都和贾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通过她们来做这样的谜语,大概也可以预示四大家族的末世哀音已经迫近了。
四、以侯为姓 侯猴同音喻干支
秦可卿出殡的时候,列出了四王八公的豪华送殡名单,其中有“修国公侯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
庚辰眉批: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
书中凡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当然此处的“十二”是一个全数,庶几可以代表全部的官宦人家,说明贾府的树大根深,交游广泛,势力蔓延朝堂内外。但是就是这样的家族,也到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地步。
再荡开一笔来看,天下那些王侯公卿又有谁能逃脱“盛极必衰,乐极悲生”“荣辱周而复始”的规律呢?这大概就是以“十二支”来代表所有仕宦大家的含义吧。
史湘云的谜语“耍猴儿”
我们再回到本文的主题,史湘云的谜语“耍猴儿”。
过去耍猴儿的虽然生活漂泊,居无定所,但是不欺不诈,凭本事吃饭,在江湖中地位不算低,比唱戏的下九流还要高一些。
耍猴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表演形式,小孩儿们一听到锣鼓声,就知道是耍猴儿的艺人来了,立刻放下手里的一切,呼朋引伴,拔腿就往街上胞。
耍猴人带着小猴走街串巷,撂地摊卖艺赚钱。耍猴人通常背着一个戏箱子,箱内都是演出用的各种戏衣和道具,当然,最重要的道具兼演员就是小猴儿了。也有的挑一副担子,身背小木箱和一只猴儿,有的还牵着一条小哈巴狗。这些耍猴儿的多是两人,敲看开场锣鼓,走到胡同口或大院宽敞地方,等人满了就开始表演了。
戏开场,小猴几走到木箱前,打开箱子,拿出一顶头盔,像戏曲舞台上帝王将相所戴的头一模一样,只是尺寸略小一些,别小看了这开场,噱头极多。有时耍猴儿的给戏箱子上了铜锁,小猴儿过去摆弄了几下,终于把锁给打开了,随“手”这么一扔,围观的就是一个“满堂彩”。小猴儿打开了戏箱子,装扮好了,倒背着手在场子里摇摇晃晃地散步,又引来观众的一片笑声。热场之后,进入正式表演了,耍猴的根据小猴儿藏的不同头盔样式,随即唱出不同的故事,一般是这个词:“开开框,打开箱,毛猴儿你把某某装一装……”小猴几走到箱前,拿出一个面具,往脸上一扣,其实它根本不会戴,在脸盔嘴部里面有一根横棍,小猴几用嘴咬住那横棍,两只眼透过两个小孔,耍猴儿的每唱一句,打几响锣,唱完一段,连打一阵,猴儿再改扮下面的模仿秀。最让人发噱的是有时候猴子将脸盔戴反了,假脸的下颌向上,猴子的脸还露在外面,眼睛一眨一眨,蹬着两只大眼睛东张西望,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耍猴儿的”常利用猴子“犯脾气”,不听话的罢演机会,向四面的观众讨钱:“小猴儿肚子饿,要跟诸位要几个钱买吃的。”有时小狗不练了,在原地叫个不停,耍猴人解释说这是该要钱了。就派小猴儿托着铜锣去收钱,人们把零钱扔到小锣里,小猴儿把钱交给主人后,又开始表演了。
如果我们明白了耍猴的原委,大概就知道说耍的猴的谜语的为什么是史湘云?猜出来的为什么是宝玉?为什么像薛宝钗、林黛玉那么聪明的才女,猜了半天都猜不出来,但是揭开谜底的时候,都恍然大悟?
因为贾宝玉是男孩子,经常有出门的机会,大概经常可以看到耍猴的,所以很快就想到了。
但是其他文雅的大家闺秀们是不会经常有出门的机会的,自然也不会经常看到耍猴。有时,“要猴儿的”也会被叫进深宅大院里为人家表演(例如可卿丧事,贵妃省亲,凤姐生日,都请了耍百戏的,其中也可能包括耍猴)。因此,众女孩虽然有可能看过耍猴,但印象不是很深。因此都猜不出来,只有在揭开谜底的时候才如梦方醒。
而史湘云是一个具有男孩子性格的女孩,经常女扮男装,说话行为都大咧咧的,她很可能对于猴戏特别感兴趣,看过之后自然印象深刻。所以这个谜语必然得史湘云说出来,贾宝玉猜出来。
阅读《红楼梦》,我时常为这些细节所感动,每一处都是那样的贴切自然,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征,同时又有深刻的内涵和寓意。就像最伟大的能工巧匠,做出来的艺术作品,却毫没有人工穿凿之气,自然天成,浑然如见。
责任编辑:轻描淡写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