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宽广的人,像高山那样巍巍矗立,人生自在而逍遥。(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一个人如果具有宽容忍让的博大胸怀,就不会轻易的发怒、生气,也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与他人争论不休。人世间的好人遇事经常讲修养与涵养,修炼人则经常谈论如何修心养性。其实不管遇到什么事如果养成一个慈悲祥和的习惯,就不会轻易动怒,不会因为琐碎的小事与他人结怨。一时的礼让,可能会给人带来一些物质利益上的小损失,但是从长远的观点去思考一下,实际上得到了比失去更多的收获。
《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章讲述的是赵国举兵的历史故事,但是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蔺相如的礼让胸怀,他为了社稷之安,三次礼让廉颇,终使廉颇心悦诚服。纵览古今,但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相比之下,心眼狭窄、急功近利的人不仅于有害于他人,就是于自己也是得不到任何好处。据《旧闻随笔》中记载,清朝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姓吴的邻居之间有一片空地,吴家修房砌墙越过了中界,张英的家人于是写信报告给张英,本来想希望在朝廷做礼部尚书的张英出面制止吴家的行为。不料张英批诗一首寄回家:“千里来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深感愧疚,立让三尺;吴家被张家的崇高行为所感动,也退让了三尺。“六尺巷”由此而得名,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源于唐代孟郊的《秋怀》一诗,原诗很长,“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多争多无寿,天道戒其盈。”是其中的名句。“山岳定”并不是让人无所作为,而是指在遇到指责、批评甚至羞辱或人身攻击之时;仍能淡定自如而不动心;品行不高的人则会为了蝇头小利毫不礼让,争执到底。佛陀就曾在辱骂面前不动如山,为世人作出了良好的表率。有一次他行经一个村庄,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对他说话很不客气,甚至口出秽言。佛陀站在那里仔细的、静静的听着,然后说:“谢谢你们来找我,不过我正赶路,下一村的人还在等我,我必须赶过去。不过等明天回来之后我会有较充裕的时间,到时候如果你们还有什么话想告诉我,再一起过来好吗?”那些人简直不敢相信他们耳朵所听到的话,和眼前所看到的情景: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其中一个人问佛陀:“难道你没有听见我们说的话吗?我们把你说得一无是处,你却没有任何反应!”佛陀说:“假使你要的是我的反应的话,那你来得太晚了,你应该十年前就来的,那时的我就会有所反应。然而,这十年以来我己经不再被别人所控制,我己经不再是个奴隶,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据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随别人在反应。”
以感恩的心接纳人生中的善缘,以宽容的心善解人生中的孽缘,人生中的每一天都会充满欢乐。世人的许多怒气大都来自贪欲与妒忌心,邻里之间的争吵,马路上的争吵无非是为了一点小利,或者自身的利益受了一点小损害。如果能用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自然就能神定心清,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得失而大发雷霆。心胸宽广的人,像大海那样笑纳百川,像高山那样巍巍矗立,人生自在而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