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当局的财政平衡术:将向央企动刀?(组图)

发表:2019-03-21 07:1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财政 央企 资金
北京当局在玩一场高难度的财政平衡术。(图片来源:THATREE/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3月21日讯】一边要拿出真金白银让利于民,一边要向自己动刀,挖到万亿级资金缺口的买单者。北京当局在玩一场高难度的财政平衡术。

01近日,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出席了中外媒体见面会。

有人问起了财政可持续性的问题。因为不久前,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一个难度极高的改革动作——2019年中央要开启大减税时代,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而支出方面,财政支出计划和GDP增长同步,确保民生重点领域、三大攻坚战支出只增不减,并且赤字率只提高0.2个百分点到2.8%,确保不超过3%的国际警戒线。

补这么大的窟窿,这天量的钱到底要从哪里来,凭空掉下来的?发债借来的?或者像以前一样,开动印钞机?

李克强的回答:我们的办法是,政府要过紧日子,不仅要压缩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而且增加特定的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进入国库,并把长期沉淀的资金收回。通过这些举措,我们筹集了1万亿元资金。我们还要求地方政府也要挖潜,把自己的功课做足。

就是这个数字,隐藏了被很多人忽视的信息——向大户动手的时代到了!

02央企的日子实在是太舒服了。数据显示,目前给国家上缴利润的央企只有840多家。

这里边,有员工人数高达147万的中石油,有总资产为3.9万亿元的国家电网公司,还有中国最赚钱的公司中国烟草,其利润相当于四大行+两桶油+BAT。

北京当局的财政平衡术:将向央企动刀?
上缴利润的央企名单。(图片来源:网络)

按照规定,央企上缴利润的比例分为五档:

第一类上缴25%,仅中国烟草总公司一家

第二类上缴20%,主要是能源、电力、通信企业

第三类上缴15%,主要是钢铁、运输、施工企业

第四类上缴10%,主要是军工和科教文卫企业

第五类免交利润,仅包括中储粮、中储棉两家

你知道这些赫赫有名的大企,每年给国家分多少红吗?

根据中国财政部的数据,从2014年到2017年,这些央企分别上缴1410亿、1612亿、1430亿、1244亿的利润。

1000多亿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2017年,无锡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就1140亿。840多家叱咤风云的央企,一年分给国家的红利,仅相当于江苏一个普通地级市的岁入水平。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钱,很多时候还是返回给了央企自己消化。

以2017年为例,当年度收上来的中央国有资本预算收入1244亿元: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花了625.96亿元——用于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支出、化解过剩产能及“处僵治困”人员安置支出、离休干部医药费补助支出等。

给国有企业注入资本金,花了253.72亿元——用于央企对外投资合作,以及支持装备制造业、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核电等行业发展。

给国有企业发放政策性补贴,花了77.37亿元……

而真正反馈给社会民生,花在全国老百姓身上的钱(也就是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当中,调入公共预算收入的部分),少得可怜。

2008年、2009年的时候,这个数字是零。

2010年的时候,是十个亿。

2017年突破到了257亿元。

不过,这个数字占比央企每年上缴的利润,也只有20.7%。摊到全国13.9亿人头上,每个人一年从央企领到的红包是18.5块钱。

03很多研究表明,央企手中的钱太多,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一容易花在自己人身上。当年一个抄电表的普通员工,月收入跑赢硕士毕业生的现象并不罕见。按道理说,全民所有制企业,其国有资本收益也应该是由全民共享,但最后却有一部分变成了既得利益者的薪酬福利。这种不公平,久而久之便拉大了不同性质企业的差距,造成社会贫富分化。

二容易盲目投资。早前房地产行业风风火火,很多央企蜂拥而入,这些国家的亲儿子财大气粗,拿个地王眼都不眨,助推了房价上涨。2010年国资委下达“退房令”,才让很多国有资本退出这个一般竞争性领域。这不可不谓之教训。

三容易大手大脚,忽视了成本控制。前些年闹得风风火火的豪华吊灯案就是一个明例。(这盏吊灯位于北京某央企,造价150多万。而维修4栋办公楼花了2.4亿元)

今天,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态势十分严重。据21世纪经济报道,受养老金标准提高、社保扩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的社保资金缺口日益扩大。

从去年7月开始,中央跨省补给弹药,指令广东、浙江等年轻人口流入较多的富省,将结余的社保基金按一定比例调剂至缺口省份。一年大概要转6000亿元左右。部分穷省,嗷嗷待哺。

我们知道,央企的利润并不全部归于国家所有。这里边要扣除所得税、归属少数股东收益以及法定公积金等,剩下的,才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取得的国有资本收益。

换句说,归属央企母公司所有的净利润,就是国家代替全民的可支配资金了。

2014年-2017年,国家理论上可以分到的利润上限分别为8904亿、7878亿、6987亿、7395亿,但实际上,央企分红最厉害的时候,占比也不超过21%。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曾表示,按国际惯例,一般的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配利润30%到40%之间,国有资本向国家上缴盈利普遍高于这个水平。在英国,有些国企甚至上缴了70%至80%。

所以这里边,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至少可以直接翻一倍。假如我们以这个为标准,今后每年,央企分红可多增加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04当前的财政平衡术,是越来越高难度了。

说句老实话,比起大减税的2万亿,即便央企多分红1000亿元,也实在是杯水车薪。为此,李克强也透露中央准备另外两个大招:

一“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

目前,并不是所有的央企都需要上缴红利,只有国资委监管的几十家中字头央企,和其他部委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交通、文化等企业。

下一步,中央将会扩大覆盖面,把那些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监管的“金融央企”也纳进来。

这些金融类国企,长期处于半垄断格局,利润状况良好,也是时候与国共克时艰了。

二“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

在中国庞大的财政系统中,有一部分钱长期趴在银行账户上,成为僵尸资金。这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部分地方和国企预算宽松,执行不严格,以至于年都过了钱还没花完;二是中央下达资金后,往往要求地方拿出配套资金,地方拿不出来或者不愿意拿出来,项目就搁那了。

这笔账具体有多大,估计没有一个人知道。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非常非常可观。2014年底,国务院曾全国抽查,发现22个中央部门有沉淀资金1495亿元,18个省本级财政有沉淀资金1.19万亿元。

加上以上两招,或许能够撬动八九千亿,凑齐李大人所说的一万亿吧。

不过,这是体制在割自己的肉,在动很多利益集团的存量蛋糕。这一战,不可谓不艰辛。

近日,彭博社就引述Oxford Economics驻香港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Louis Kuijs的话,泼了下冷水——原则上中央财政可能获得更多国企上缴的利润,但政府不会对国企有过高的要求。他认为,国企上缴利润的意愿不高,想要用国企利润来填补这一缺口看起来似乎非常困难。他并预计,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财政收入的压力会导致支出下降。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责任编辑:辛荷 来源:智谷趋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