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成大事者 必先“苦其心志”呢?(图)

作者:李真音 发表:2018-12-07 05: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孟子
上天要把重任降临给某个人时,一定会先磨砺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骨。(绘图:Winnie Wang/看中国)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说,上天要把重任降落到某人身上时,一定会先磨砺他的意志,劳累他的筋骨。让他饥饿、穷困,事事不能如愿,以此触动他的心,来考验他的忍耐力和承受能力,从而提高他未来担当重任的能力。

只是,上天为什么必须让这些身负大使命的人,必须先经历一番苦难艰辛,才能完成上天赋予的重任呢?

成大事之人 因天意而出

在中国古代,成大事的人数不胜数。而这些名留千古的人物,他们的来头都不小,都是身负上天安排的使命来到人世间,给后人留下精神文化,也留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著作。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是为配合天意而出现的。

商朝末年的纣王出于忌惮,就把当时84岁的周文王姬昌囚禁在羑里城的监狱中七年,但周文王却在监狱里推演出后天八卦和后天六十四卦,写下了“群经之首”《周易》。

西汉的太史令司马迁,由于为李陵投降的事情辩解,被皇帝判死刑。但他为了着写完《史记》,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决定忍辱苟活,“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接受宫刑这最耻辱的刑法,最终成就《史记》这一巨著,开创了纪传体撰史的先例。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等等,这样的人物真的是很多。古语云:“风霜孤露之境,易生奇杰;醉生梦死之地,绝少英豪。”古今中外,名留千古的人物十有八九都是出生于困苦或经历过非常人所承受的磨难。当人们看到这些圣贤之人的故事,都会为他们的遭遇与痛苦而感到不平:为什么他们一定要承受这些痛苦呢?往往人们都难以理解上天良苦用心的安排,而上天真正用意,大概也只有修炼人才能明白吧!

上天的用意:唤醒他的本性

钟离权和吕洞宾有一段对话,正说出了上天如此安排的真正目的。

一天,钟离、洞宾二仙论道:

洞宾问:“我曾听说旷世英才,一生处境艰难,穷困潦倒,这是为何呢?”

钟离笑着说:“你都得道千年了,难道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洞宾说:“我知道天帝派遣文曲星下凡,创立学说,撰写著作,是为了有益于后世。可为什么必须要让他陷入困境之中呢?”

钟离叹道:“连你们竟都不知这个道理,何况世人呢?”

“文曲虽为神仙,然而一入世俗,必然会被污染,骄气纵生,才高自恃,贪名慕利。欲要他成器,就必须让他身体受困,精神上承受痛苦,去掉他浮躁的东西,唤醒他的真本性。”

“曲星经历荣辱和万般困难,必然脱离世俗,清心寡欲,彻悟世间的道理。这个时候再去写文章,内涵深邃,境界高远,才足以有益于后世啊!但是很多世人会为他遭受困顿而感到不平,很难知道这种安排的真意!”

洞宾听后,大喜道:“真是我的老师啊!”

看完钟离的这番话,你是否明白了那些古代圣贤竟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著作,就是在困境中洞彻出世间的道理,感悟于天地。其实,他们能够彻悟天地宇宙的真理,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内心。因此,古代很多名士、诗人都也是修炼中人,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作品会达到这么高的境界,不同凡响。

“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流传千古,大概每个人都听过这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有谁能想到他这首诗,是在刚刚躲过一场杀身大祸,被皇帝赦免后所写的“压卷之诗”呢?

所以有时候人生的大起大落,并不一定是坏事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提高自己对待事物的心态,乐观豁达,可能会得到你想像不到的收获呢?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