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1月10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央行9日在官网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对于二季度报告在措辞上有所不同,表明其货币政策发生了新变化。并有分析认为,年底降准概率增大。
港台时间11月9日22:15,中国央行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比此前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可以发现,中国央行作出一些比较重要的政策调整。
在货币政策方面:首次提及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替换二季度报告“有效性”的表述,提出要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这或意味着中国央行将更多的利用货币工具进行市场操作。
在利率方面:新增“增强利率调控能力,进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的传导”等表述。预计下一步利率方面将有新变化。
在汇率政策方面:本次报告认为,前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年化波动率为4.2%,较2017年明显提升。报告在展望下一阶段汇率政策时,新增了“在必要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表述,相比于二季度报告,未提“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这意味着下一步中国央行将增多干预人民币汇率的举措。
在资本市场方面:新增“在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表述。说明近段时间资本市场的波动引起了北京当局的重视。
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再提“坚定做好结构性去杠杆工作”,二季度报告所提的“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和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积极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稳妥处置各类金融机构风险,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等防风险表述也不再提及。
这说明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转向完全宽松状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去杠杆已经不是北京当局所关注,下一步金融监管政策也将边际松动。
中国央行在展望中国经济时,新增“需关注内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分析,认为经济受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及需求端等因素影响,下行压力加大。
此次报告还特别列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两大主要不稳定因素,一是外部不确定性可能对出口产生滞后影响,二是基建投资增速下降,企业利润增长放缓。
这表明中国央行已经意识到中美贸易战将对出口贸易产生滞后影响,其影响或在2019年初完全显现。
对于民企的融资支持,本次报告提出了一些新举措。一方面,“加强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为经营正常但暂遇困难的微观市场主体纾困,弥补市场失灵”。另一方面,也提出“户数增加、投入增加、成本下降、风险可控”的目标。
近期,北京当局多个会议、多项政策同时聚焦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在日前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更是表示,要给超过2,700万家民营企业和6,500万户个体工商户吃下了“定心丸”。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收缩其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今年以来,中国央行不断的松开其货币“总闸门”。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央行年内四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准),共释放流动性约4万亿元人民币,对冲部分中期借贷便利(MLF)后,净释放流动性2.3万亿元人民币。
据中国官媒《证券日报》11月10日报道,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表示,货币政策未来首要目标仍是促经济增长,未来货币政策或可以期待更多边际宽松措施推出,今年年底左右降准的概率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