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网络图片)
我在前面写了几篇关于京剧的文章,这次还从京剧谈起,但是不是说戏,而是说一个人。看过我的《京剧知识浅谈》文章的读者会知道,梅兰芳有“梅博士”的尊称。源于在三十年代梅兰芳剧团访问美国巡回演出的成功。我以前讲的故事,只说了梅兰芳的那次访美演出的阵容和成功,而这次要说说促使他那次能成功访美的幕后人是谁。我在讲韩秀的故事时说过,一个人做事业促使能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天分,勤奋和机遇。这机遇包括掌握时机和他人帮助和客观的物质条件。
梅兰芳剧团访美是在1930年2月至6月。在梅兰芳剧团内部,齐如山是他的总务,既是精心安排剧目的策划人,又是剧团业务总管,他还是编剧和舞台监督,用现代人的话说,他是梅兰芳的“智囊”和“高参”。
现在人都知道,一个民间团体到美国访问,需要在美国有合法身份或在官方注册承认的正式团体发出邀请函。当年促进梅剧团访美的,是由华美协进社发出的邀请函。这个华美协进社成员,是由当年在美国的知名学者胡适、张伯苓、梅贻琦、杜威等组成。梅剧团在美演出成功的宴请也是杜威出面招待。由这么多的著名中美学者组成的团体发邀请函,就为京剧在美国的影响和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此次梅剧团访美的经费,是通过募捐筹款的。筹款人是司徒雷登和李石曾。司徒雷登还是在美国负责联络和极力促成此事的“功臣”。说到这里,我可以告诉读者,我这次行文是说司徒雷登的故事。
司徒雷登这个人名,对于中国人并不生疏,因为五十年代中共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就有“别了司徒雷登”这篇课文。当时教师并不知此文作者是谁,只知道此文选自中共报刊社论,直到1969年《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此文出自“伟大领袖”之手。毛泽东在此文中说,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毛还在此文中反复斥责他是个“书生气十足的,不识抬举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在此文中毛对他和美国竭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请读者注意,文中的“装着”二字。毛说他爱美国和爱中国是“装”的。事实果然如此吗?非也。让我们再看看当年闻一多对司徒雷登的评价。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在他最后一次演讲中说“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闻一多当时是中国的著名学者,诗人,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年出生于中国杭州的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他的父亲是1868年到杭州的,是属于美南长老会的传教士。司徒雷登的童年是在杭州生活,他还会讲一口地道的杭州话。11岁时他去美国,先在弗吉尼亚州读书,后来转入纽约协和神学院,1904年结婚后他携带妻子艾琳罗德(Aline Rodd)回到杭州,做传教士。1908年担任南京金陵神学院希腊文教授,1910年任南京教会事业委员会主席,辛亥革命时兼任美联社驻南京特约记者。
1916年他开始筹划创办基督教燕京大学,他步行或骑着毛驴或骑自行车走遍京郊,为燕京大学选址。他在美国募捐办学经费,到1937年时募捐的经费已经达到250万美元,他从北洋军阀手中买下土地,建立了燕园这所高等学府。在中国他也得到募捐款,如张学良就曾给燕京大学捐过款。
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网络图片)
这里要插一段,1942年当时的军阀孙传芳就曾经问司徒雷登,他说:“为什么你们外国人要给中国的大学捐款?”司徒雷登回答他说:“文明不是民族性的,而是世界性的,如果各个民族的文明融合为一体,那么就能加深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跟老的(传统的)中国文化结合,以帮助产生一种新的文化。”事实也是如此,我在谈北京文化的文章中曾谈到,中国在清朝以前的传统教育是以儒、释、道为核心的,而近代世界文明,比如新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制度等由于满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根本很难渗透进来。从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才逐渐由对外的交流和西方传教士来等方式带进中国。当时与燕京大学同期建立的新学府,还有北京的清华(始于1907年),北大(1898年)等,天津的北洋大学(1895年)、南开大学(始于1904年),上海的同济大学(1907年)、复旦大学(1905年)等等。
中共在1952年进行院校调整,将燕京大学拆散,把学校民族系、社会学系、民族语文系、历史系并入了中央民族学院,将法学院并入政法学院,经济系并入中央财经大学,其他文科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校址由北京大学接收。
现在我们再接着说司徒雷登的经历。他自1919年1月开始担任燕京大学校长,他在该校服务了27年。他为该校定的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出自圣经《约翰福音》。他办学认真,他不惜以重金聘请当时中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如刘廷芳、洪业、吴雷川、许地山、赵紫宸、钱穆、俞伯平、周作人、冯友兰等。他倡导民主自由,提倡学术自由,他对学生和蔼可亲。我们可以在他的回忆录中找到他的主导思想,他写道:“人身自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生存条件,没有这一条,我们所追求的绝大部分利益──即便不是全部的──就毫无意义。”“坚持自由是一切人的权利,相信一切人可以通过自由得到发展,这个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创办燕京大学很好的体现了他的精神追求,其中核心就是人权自由,所以他在燕大倡导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他去美国哈佛大学游说,于是在1927年哈佛大学与燕京大学合作,建立了图书馆、哈佛燕京学社。到1930年燕京大学已经成为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学校。此时他获得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1933年当时的罗斯福总统曾接见他。他在回忆录里还写了这样的体会:“保持中国的民族自由,及其优秀的民族文化与现实,与太平洋的和平及全人类的进步事业是绝对分不开的。”燕大曾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如谢冰心、雷洁琼、费孝通等都是燕大的学生。毛泽东说他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此话是真的。但毛却没说是什么原因。在此我可以补上,就是因为他支持学生上街游行,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他为保护学生的自由,以及为天津办学筹款而被日本人抓去坐牢,时间是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他才获释。由以上所叙,可以说在任燕京校长期间他不愧是位优秀的校长。(待续)
注释:
1.燕京大学最初是由华北地区的几所教会学校合并而成,它们是汇文大学,通州华北协和大学,北京华北女子协和大学等,它们原属美国长老会,美国女工会,公理会等。燕大最初校名叫“北京大学”,地址在北京沙滩。司徒雷登选址并建立“燕园”以后,才迁至今日北京大学校址。
2.此文是为纪念司徒雷登骨灰迁葬中国十周年而作。司徒雷登的事迹,是凭我过去在大陆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时,曾查阅过的文献资料的印象回忆而写。各历史事件的时间的订正,则是最近查阅维基百科网,以及参考作家沙光的网文“别不了,司徒雷登—以滴水之情相报涌泉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