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术曾参与降交趾、平大理、收服诸部、征南宋等战役,图为南宋时期疆域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男子大多擅长弓马骑射,所以元朝可谓猛将如云。其中有一位人称“智信仁勇”兼备,他就是阿术(1227年~1287年)。
阿术是道地的蒙古人。元宪宗蒙哥(1209年~1259年)时期,阿术跟随父从军,在蒙古军队平定大理的战事中,担任开路先锋,率领精兵,所向披靡,屡立奇功。
阿术沉稳有智谋,临阵对敌英勇果决,气势可压过万人。阿术参加过平定大理、收服诸部、降交趾、征伐南宋的战役,战功赫赫。元宪宗蒙哥曾说:“阿术还没有名位,却能挺身为国。”为此特赐三百两黄金勉励他。
取襄阳先断其粮道
至元元年(1264年),阿术自安庆经略两淮,多次立下战功,在军中声威大振。至元四年,元军将攻宋的主要目标转向军事重镇襄阳。阿术担任元军主帅,指挥军队进攻襄阳。八月,他驻马虎头山,观察其周围山川地形及宋军的布防情况。阿术指着汉东白河口,对诸位将领说:“如果在这里修筑堡垒,可以截断宋军粮道,这样我们就可以拿下襄阳了。”将此建议上奏朝廷,得到批准。至元五年九月,元军在阿术所指的地方修筑了鹿门、新城、白河等堡垒。
军事重镇襄阳和樊城两城之间隔着一条汉水,宋军在江中打下很多木桩,并用铁锁链连结起来,在上面搭建浮桥。
蒙古军锯断江中木头,用斧头劈开铁锁,焚烧浮桥。待襄阳城断绝外援后,阿术率勇士猛攻,终于攻下襄阳城。守城将领吕文焕惊恐,请降称臣。
率十万大军伐宋 阿术临危决断
至元十一年,阿术进京朝见忽必烈,谈起眼下兵事,说:“臣久在外面领兵打仗,看到宋军兵力日渐衰弱。削平宋国的最好时机,正在今日。”忽必烈将他的提议交由宰辅朝臣商议,但是久久没有决议。阿术再次上奏:“宋军兵力弱于往昔,不趁现在拿下宋朝,臣担心日后会更加困难。”忽必烈高兴地说:“卿之言正合朕意。”于是下诏,交给阿术十万兵马伐宋。
阿术带领元兵进驻盐山时,部下抓到四名宋军,经询问,方知宋军聚集在江东、西两城,沿江九郡布置了精锐兵力。阿术认为,如果进攻江东、西两城,骑兵不能在两岸上做掩护,水军进攻就很危险。当时一连下了九天大雨,阿术考虑到大军刚刚汇集,粮饷还没有跟上,水陆之间,进退都没有据守点,这对元军太过危险。于是和伯颜商议,舍弃郢城,继续前进。
经过郢城,按照计划要走水路,这时忽然出现宋军上千骑兵,而跟随阿术的骑兵才数十人。阿术奋槊驰击,所向披靡,宋军反倒受惊吓,溃散逃走。阿术追击,擒获宋军二名军官,顺利攻下沙洋、新城,复州守将翟贵不战请降。
识破请和假象 力克宋军
阿术用兵,认为攻城是下策,他主张等待时机,避开宋军精锐兵力,只攻打兵力薄弱的地方,同时采用炮轰,攻击宋军中坚地带。
宋臣贾似道(1213年~1275年)统兵在芜湖驻守,派遣宋京来请和。阿术对丞相伯颜说:“此次和议还不能下定论。昨天我乘船渡江,宋军向我们乱箭齐射,还扣押我方四名巡逻兵。宋人既然不讲信用,我们只能进军。如果现在不进攻,恐怕已经投降的州郡,今年夏天就难守住了。如果贾似道真的有意请和,早就水到渠成了。”
阿术与宋军前锋孙虎臣对阵时,夏贵将二千五百艘战舰横亘在江中。阿术令将士沿着江水两岸,布置大炮,炮轰宋军中坚力量。阿术挺身登上战舰,率先而行入敌阵。霎时雷鼓大震,喊声惊天动地。元军猛攻,宋军大败。
战将风范 时人慨叹
阿术拔城后,屡次申明,严禁士卒入城抢夺百姓财物。有武卫军官掠夺了百姓的两匹马,为严申军纪,阿术斩了那名军官。
平宋之后,阿术因立下赫赫战功,忽必烈拜他为左丞相,由他镇守淮南重地。《元史》记载,各路元军进攻临安城,阿术驻兵在瓜洲,以断绝扬州外援。伯颜能够兵不血刃平宋,其中阿术对宋军的控制和威慑起到的作用最多。
阿术官高爵显却并不贪恋自己的权位;遇到难处理的事务也能克尽职守。战场上对敌人的预测准确,面对机会沉着果断,忠勇奋发,身先士卒,令手下将士感叹佩服,争先恐后地拚死效力。
阿术一生南征北战,四十年间,参加过一百五十多场大小战役,从来没有战败过。凡是阿术的军队生擒的人,全都释放不再过问。时人称阿术是兼具“智信仁勇”的将才。
事据:
《国朝名臣事略・丞相河南武定王》卷二
《元史・阿术传》卷一百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