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毛笔写字时,如果写错了字,该怎么办呢?(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我们在写书法的时候,都知道得比拿原子笔写字还要谨慎些。因为,若是写错了字,我们怎么可能拿修正液来将错误的书法字给涂抹掉呢?!古人留下来的笔墨,上头不就出现了一些被涂抹过的小黑块吗?
以“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为例,在“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这一句的“昔”字下方,就出现了一块长方形的黑块,那应该就是东晋书法家“书圣”王羲之修改过的痕迹了。唐朝的冯承素于摹本《兰亭集序神龙本》中,亦在同样的位置上依样画葫芦。提到王羲之,那可是连乾隆都对他的墨迹是爱不释手,甚至还在自己最爱的〈快雪时晴帖〉上,写下了“神乎技矣”四字,意思就是说历史上再也没有一个书法家能比王羲之更神的了。虽然说王羲之的书法是人人称赞,可是墨迹上出现了乌漆墨黑的涂抹块,还是会让人觉得有些“掉漆”,是吧?!当然,艺术家或懂货者绝对会坚持那是“瑕不掩瑜”!
不过,刚才提到的还是一代书法大家的墨宝,倘若是一般人的文墨呢?那一块又一块的黑点,还真是不美观到让人连看都不想看下去了吧。若是将那个错字摆在那里,又会遭人讪笑,历史上因为错字而遭人耻笑的典故还真是不胜枚举……。倘若是官方文件上出现错字呢?轻点,只是显得不够正式,严重一点,可能就会出现政务上的大错误了,到时候误了军机,那可真是一件砍头的大罪了!
所以啰,古人写字时,书法最最好是连贯又顺畅地不出差错的写完才好,倘若写错了字,那就尽量把涂抹痕迹美化为整体布局中的一环。不过,古人可没那么傻里傻气,任由问题代代延续下去,他们可聪明的咧!在这里,小编要介绍古代的几种“涂改液”,虽然这些方式不比今人研发的“修正液”,但已经是造福人群的好发明了!
一、刮洗
古人会把写错字的地方用刀子将它刮掉,听起来好像挺合理的,但最大的坏处是纸张容易被破损啊。
二、纸贴
这个方法小编也用过啦!那就是拿纸张把写错字的地方贴住、遮挡起来。这和第一种方法(刮洗)刚好是相反的方式。它最大的坏处是,新贴上去的纸张比较容易掉落
三、粉涂
第三种方法就是拿铅粉将写错字的地方涂抹掉。小编觉得这种方式还挺奇特的,只是这种方式涂抹一次并不能马上看见效果,得涂抹个好几次,才会奏效。
第三种方法跟第二种方法比起来,比较适合于小面积的修改。第二种方法则可以拿大片纸张遮挡住错误的地方。
古代没有修正液(立可白),可是古人自有方法来改掉错字。(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四、雄黄
在说第四种方法之前,小编得稍稍简略介绍一下纸张的历史。
东汉蔡伦的造纸术,让大家懂得使用树皮、破布和渔网等制纸原料,并于改良的过程,令纸张不再显得粗糙。
同时,人们还学会了染纸。“黄纸”就是最常见的染纸。它的制作方式就是把纸张浸泡在黄蘖的液体中,随后晾干。制成之后,纸张的颜色散发出黄色,故得“黄纸”之称。
“黄纸”不仅增强纸张的耐久性,同时还因为黄蘖具有抗虫的功效,故不像以往的纸张那般害怕蠹虫之害。人们于汉朝以后,就逐渐使用黄纸了。宋代时期,黄纸的应用早已是相当广泛了,政府还下令要官员们使用黄麻纸,故称“降麻”。
北宋科学家沈括修改错字的方式--“雌黄”,正是建立于黄纸的应用上。沈括曾于《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中言:“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意思就是说,沈括在朝廷馆阁新抄写时,一旦出现错误之处,即以雌黄涂抹、改之。
这是沈括在比较过数种改字的方式后,才正式肯定雌黄的功效能够持久而不致脱落。
既然,科学家沈括都如此挂保证了,可见雌黄真的是古代版的修正液!
那么“雌黄”是何物呢?它其实是一种有剧毒的黄色矿物,它还是雄黄的共生矿物,且颜色和黄纸很相似。雌黄最特别的地方是,它的附着力很强,一经涂抹就能令错误字迹消失,而且拥有高持久性。
除此之外,雌黄不仅因为拥有剧毒能够杀虫,它还能够解毒消肿,根本就与黄纸的抗虫效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了!
所以,古人可聪明了,谁说今人的修正液发明才便利呢?古人不仅早就使用抗虫的黄纸,还用解毒的雌黄来涂抹错字了呢!
参考资料
跟着专家看国宝〉 乾隆认证史上书家他最神!(自由时报)
〈古代人写错字怎么办?他们的“涂改带”长什么样子?〉
心语〈为什么写错或读错字称为别字、白字?〉
《梦溪笔谈》(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