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不是“见招拆招、就事论事”的碎片式管理

作者:钮文新 发表:2018-02-11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8年2月11日讯】层层加码,过犹不及。这样管理教训历史上并不少见,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过犹不及的做法曾经带来不小的负作用。我们是否真正吸取了这样的教训?是不是改掉了宁左勿右或宁右勿左的习惯?

无论社会、经济、企业、甚至家庭,管理是门艺术,“分清主次、讲究顺序、控制节奏、注重力度”是必须遵循的基本管理常识。正因如此,管理绝不能层层加码,否则必定过犹不及。往往一次层层加码发生过犹不及,然后就是纠正过犹不及,如果再次层层加码,又会发生“反向过犹不及”。笔者认为,这样的管理是失败的管理,是会让全社会付出巨大代价的“折腾式管理”。

尤其是在处理金融问题上,绝对不能搞“层层加码的‘运动式’监管”,因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者不负责任、放任自流地听任金融混乱,必定威胁经济核心的安全;与之相反,层层加码,开展以“重、快、急”为特征的监管运动,同样会威胁经济核心的安全。这正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的:物极必反、两极相同。

所以,中国政府一再强调: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如何理解“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笔者认为,其中应有之意在于:金融监管必须“分清主次、讲究顺序、控制节奏、注重力度”。实际上,今天之所以要“强化监管力度”,原因就在于“过去一段时间金融监管过度松弛,从而导致一系列金融混乱和金融过度的现象”。现在必须治理,但绝不能发生“反向过犹不及”。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是古训,也是科学。

实际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在处理经济问题上有过很深刻的经验。2007年之前,中国一度没有认识到危机的严重性,所以中国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一味坚持紧缩;之后发现中国GDP增速因美国金融危机直线下跌,政策突然转向,而且无所不用其极地托住中国经济,结果导致财政政策积极过度,房价、物价大幅上涨;2010年,因为担心负效应而开始退出,但又因为退出过急、过快,而导致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几次发生失速风险。还有一个教训,2010年货币紧缩之后,积极财政政策占用大量金融资源,导致民营中小企业金融饥渴,于是金融管理者开始放松金融监管,试图通过设立大量小型民间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但事与愿违,各路金融或准金融机构在市场上争抢有限的资金,结果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更难、更贵,而且导致一大推金融风险问题,并使我们今天不得不回过头去治理、整顿。

毫无疑问,治理整顿金融市场的乱象和风险必须、必要、必然,但“分清主次、讲究顺序、控制节奏、注重力度”恐怕也必须、必要、必然。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主题组织第三次集体学习,特别突出“体系”概念,而且充分揭示了系统种属之间,属属之间的条例和辩证关系,这是非常地道而强大的系统论思想,非常明确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所以,金融监管者也必须意识到:中央对所有经济管理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监管也必须具备强大的唯物、辩证、系统、科学的驾驭能力。

所以笔者认为,金融管理不是“见招拆招、就事论事”的碎片式管理,而必须是主次结构明晰、轻重顺序清楚、节奏快慢相宜、力度柔和顺畅——纲举目张的系统性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首先要调查研究,把所有金融风险点全部集合,系统性梳理脉络,并找到系统性关键点,然后才是按照轻重缓急制定解决次序,设定解决进度和力度,同时做好相关系统的风险控制节点和风险防范预案。

说实话,笔者不赞同金融监管采用“问题导向”思路,因为它容易导致各行其是、就事论事、不分主次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非系统性管理”问题,更容易导致“治理旧风险,带来新风险”的恶性循环。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责任编辑:何云 来源:和讯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