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沪宁(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月4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文隆综合报导)中共昨日(3日)召开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王沪宁以意识形态主管者的身份到会讲话。王沪宁十九大上以“笔杆子”身份意外入常,其未来仕途命运引起关注。
1月3日,中共在北京召开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王沪宁首次以中共政治局常委身份出席这一会议并讲话。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主持会议并对工作进行了部署。
中央社报导说,这次会议表明,王沪宁确定主管中共党内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他的前任是前政治局常委刘云山。
据官方报导,王沪宁讲话内容并没有什么新意。他在会上一再强调和要求中共官员要以习近平的有关“思想”作指导,要求中共宣传系统官员要引导官员、民众维护“习近平的核心地位”等。
刚过62岁的王沪宁,仕途发迹于上海,早期曾是学者身份,专注主权、统治权研究。他进入中共官场后长期任职中南海智囊机构中央政策研究室,因历经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三代而被称为“三代国师”。
王沪宁被认为是炮制中共理论的“高手”,先是为江泽民包装推出所谓的“三个代表”,后来是胡“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推手。而习近平的“中国梦”、以及十九大上被加入党章的习近平“思想”,也是出自王沪宁。
据时评家横河认为,中共作为政教合一的政权,需要指导思想。如果没有王沪宁的存在,三个代表、和谐社会以及当红的习近平某某思想这三个理论体系都不会存在,因为这些所谓的理论体系都是无中生有的杜撰,更不是这些领导人自己的独创。它们仅仅是通过王的手笔把零星的理论片段通过配件组装式的功夫打包而成,最后冠在最高领导人名下。
横河表示,现在的共产党尽管并不想纠缠理论,但是由于政治与经济的矛盾已经存在而且无法突破,所以需要一名巧妇来为无米之炊,需要王沪宁来包装和忽悠,来把矛盾理论装扮到自圆其说。
去年10月的中共十九大上,王沪宁意外以“笔杆子”身份进入中共政治局常委会。
而在中共十九大后,短时间内王沪宁频频亮相,出镜率超过其他常委,且呈现权势熏天格局。
中共官媒11月13日以“王沪宁部署后10天,36路人马覆盖全国”为题,高调报导了管宣传的王沪宁,部署了36支所谓十九大精神全国“宣讲”人马。这一报导口径也让外界窥见王沪宁的异常高调的用权风格。
11月17日,当局举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王沪宁首次替下刘云山此前的“中央文明委主任”职务参加。
11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习近平文选第二卷出版会上,王沪宁盛赞习近平,并要求大力推动对外宣传。
第4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2月3日上午将在浙江乌镇开幕,出席的中共最高阶领导人是政治局常委王沪宁,王沪宁并发表主题演讲。
紧接着,王沪宁还出席浙江嘉兴的“红船精神”座谈会,要求中共官员弘扬所谓“红船精神”。
中共当局12月初搞所谓中共“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官媒报导显示,12月2日,新任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会见了外界政党高层,而当局为外国政党领导人准备的晚宴的邀请函,罕见以王沪宁名义发出。
时评家陈破空认为,王沪宁露面太多,对他本人不一定有利。一来不符合他历来低调的风格,容易让外界看出他的弱点;二来会引起其他常委的嫉妒,潜伏权力斗争的风险。一旦出错,政敌会揪住不放,让他提前在政治上受伤。再者,功高震主,是封建王朝政治的忌讳,稍有不慎,可能招来疑忌。
香港中文大学法学助理教授穆秋瑞(Ryan Mitchell)去年12月在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撰文表示,王沪宁是仅次于中共领导人习近平的意识形态最具权威人物。作为“党的笔杆子”,王沪宁或和以往中共党的理论师,包括毛泽东时期的陈伯达,还有之后的胡乔木、邓力群等,皆不免受到政治更迭,仕途起起伏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