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窝阔台是当时这个世界中心的主宰者,一点也不为过。(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在蒙古帝国众多的大汗中,有一位性极宽仁、忠恕的大汗。他既有蒙古王的善战勇猛,又有如同修道人对待财富的大彻大悟;他统治着当时人类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却倡行把天下财富归还于民,慷慨大度与民同享。他就是蒙古帝国的大汗——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
13世纪中叶的哈剌和林是蒙古帝国的首都,也是当时大半个欧亚大陆各民族交汇的中心。根据史料的介绍,从莱茵河畔的维也纳,到黄河流域的汴梁;从北方寒冷的俄罗斯草原(俄罗斯干草原),到烈日炎炎下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几乎全都笼罩在窝阔台的权力和威势下。
罗马教廷的传教士、南宋的使节团、波斯商人的驼队、高丽王国的朝贡者,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在这里;各种宗教和文化也都在哈剌和林交融,佛院、清真寺和教堂在蒙古帝国留下信仰自由的踪迹;窝阔台大汗的诏令从这里发出,送达至远征世界各地的蒙古大军。所以说窝阔台是当时这个世界中心的主宰者,一点也不为过。
性极宽仁 挥霍无节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翻开蒙古史,似乎清一色的由铁骑和长弓书写而成。蒙古大军所向披靡,纵马驰骋于欧亚大陆,很多国家的财富就成了蒙古大军的囊中之物。战后的凯旋,伴随着大军的宴乐豪饮,更有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取之不尽。
面对军队带回的庞大财富,蒙古大汗窝阔台常常会不经司帐和稽查的纪录,大量赏赐或送给需要的人。因此史上留下“性极宽仁、挥霍无节”的记载。这里的“挥霍”不是指为满足自己的欲望,穷奢极欲地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造宫殿,以供自己享乐,而是把财物赏赐给众多的宗亲、将士和百姓。
以财寄于民心
窝阔台对待财富的态度,就连很多蒙古贵族的宗亲都无法忍受,因此劝他不要大量散财,多给子孙留下一些。这位对待财富有着大彻大悟精神的大汗说:“夫财既不能保我辈不死,而我辈死后又不能复生,聚财何益?不如以财寄于民心。”(财富既不能保证我们不死,而我们死后又不能再生,聚敛钱财又有什么好处?还不如把财富都寄放到民心所需要的地方。)窝阔台在他毕生经历的征战中,屡次与死亡擦肩而过,在他沉默寡言的时候,鲜少有人能猜测到他在想什么?当带领大军纵横驰骋、屡建奇功的窝阔台说出要把财富寄于民心时,就已经打开了“藏富于民”的那扇大门,把如水的财富导向草原的民计民生。
一天,窝阔台走进蒙古帝国的国库,看到里面堆满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在很多人的眼中,看到财宝之后,眼睛是灿烂发亮的,而在他的眼中,金银似乎是一堆尘土,急于除去而后快。接下来,窝阔台对随行的大臣说:“守此金银何用?传旨遍告臣民,开库散银,由民自取。”
大汗真的用实际行动践行“以财寄于民心”的誓愿。于是,哈剌和林(蒙古帝国首都)的军民涌入帝国宝库,争相选取金银,几乎每个人都满载而归。窝阔台“藏富于民”的方式虽然不同于今天的社会,但在七百多年前的蒙古草原,这一方式却是最直接、最有成效的方式。
馈赠珍珠 只为瓜农
窝阔台带领皇后、众将离开首都和林出游射猎,大汗一行来到一处偏远地带。当地一户民家见一国之主到来,拮据的瓜农没有珍宝奉献,就为大汗献上了三个瓜。当时窝阔台身上没有携带金银,便命皇后将耳环上的两颗大珍珠摘下来,赏赐给献瓜的农民。
皇后认为,困苦的瓜农不会知道珍珠的价值,最好等到明天再赏赐给他衣物和金银。窝阔台说:“百姓困苦,何以等到明天?把珍珠赏赐给他,由他自己变卖换取钱财吧!”
怜悯商贾 不吝赐财
当时,往来哈剌和林经商的商贾听说蒙古大汗宽仁厚施,因此很多商人跋山涉水慕名前来。窝阔台经常购买商贾的全部货物,买完后还要再另行赏赐商人。时间长了,商贾知道大汗的个性,就会有意把货物的价格抬高许多,因此大臣就劝说大汗不要相信商贾的话。
窝阔台回答说:“商贾从远方携带货物来到和林,无非希望得到丰厚的利益。我不想让他们失望而归。跋山涉水,路途遥远,他们何尝不是拿性命来换的?”大汗的这番话,今天品来也很有人情味,很耐人寻味,他心甘情愿做一个被商贾欺骗的傻瓜,只因为他怜悯商贾的付出。
一锭白银 智救回人
蒙古人认为水是护养草原的纯洁神灵,因此当地习俗非常忌讳在河流中洗浴,不许将污秽的东西投入河中。据《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为了不冒渎水神,国人确不浴河,其衣至损不解浣濯。”蒙古帝国将这些禁忌以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春、夏两季不可白昼入河洗浴、洗手,或者用金银器皿汲水。
有一次,窝阔台和他的哥哥察合台游猎回来,见到一个回教徒正在河中沐浴。受成吉思汗之命管理札萨(成吉思汗法典)的察合台见状就想立即处死这名回教徒。窝阔台劝他说:“等明天审明,再杀不迟!”当夜,窝阔台命人将一锭银子扔进回教徒沐浴的地方,并悄悄告诉那个回教徒,明日审讯时就说家里只有这么一锭银子,不慎落入水中,所以才犯禁忌下河摸银子。
次日,察合台审讯时,回教徒就按照窝阔台的吩咐予以回答。审讯者就派人去河里查证,果然找到一锭银子。窝阔台又劝察合台说:“军民不能违反禁忌。但他实在贫穷,才舍命下水,找他可以活命之物,其情可悯。”于是,察合台就赦免了这名回教徒,还另赏他十锭银以贴补家用。
不远万里 一诺千银
窝阔台治下的新疆。(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元史》中记载窝阔台统治下的蒙古帝国是“华夏富庶,羊马成群,旅不继粮,时称治平。”因此,在这个13世纪中叶世界的中心——首都和林,常会看到很多外国人。
一日,窝阔台认识了一位来自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地区)的外国老人。言谈中,窝阔台得知老人家里非常穷困,所以他的十个女儿都还没有出嫁。老人曾向国王哈里求助,但是只能得到十枚金币,返回家后金币也就所剩无几。
于是,窝阔台就命人赏赐给老人一千锭银,大臣原本打算支付纸币,让老人到别的城市再兑换成银钱。窝阔台没有那么做,直接赏赐锭银,还命十名蒙古卫士护送老人回报达(巴格达)。不幸的是,老人死在半路上。卫士回来禀告,窝阔台就命他们把这一千锭的赏银送到老人的十个女儿手里。
当诚信缺失的世风席卷大地时,读到蒙古大汗不远万里,也要兑现他对一名异国老人的承诺时,跳跃的文字,复苏的不仅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也有青史中的演绎给人留下的心灵触动。
当记忆中仅留下蒙古大汗的勇猛和剽悍时,青史的巨笔,在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拐角处,留下了蒙古大汗“藏富于民”的故事。时隔七百多年,这位曾经主宰过大半个欧亚大陆的蒙古大汗,带着正史的评价:“帝有宽弘之量、忠恕之心。”纵横驰骋在无限的网际,再次绽放他的光辉,点亮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