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有一本珍贵的藏书——《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于1818年写成,作者卡尔•威特是一位清贫的牧师,他记述了弱智儿子在14岁以前的成长过程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赛德兹说:“把一个低智儿童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最好例子。”
作者在前四章讲述了在幼年时期开发的儿子智力,启发儿子的学习兴趣,用做游戏的方式使儿子越玩越有劲学习。儿子在4岁时开始写日记,而且字体漂亮;5岁时已经会说3门语言,还懂得动物学、植物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在神话、历史文学方面已经达到中学毕业生水平;8岁时学会了6门语言,已经能够阅读各国的文学名著;10岁时已经达到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儿子在童年时还学会了吉他和小提琴,甚至达到了专业级的演奏,还学习了自己编曲。
我们可能会觉得他的儿子是个神童,其实这些能力都是孩子的潜能,作者只是把孩子的潜能完全开发出来了。作者除了教会儿子掌握各种知识之外,还使儿子能够敏锐的观察到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他在第五章“怎样培养儿子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中,讲述了如何让儿子了解世界的真相。
“儿子,你应该看清楚周围的一切”
我们一般都会把学习知识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但是如果不对事物具有辨别能力,那么这些知识即使再丰富也是毫无用处。没有敏锐的辨别能力的孩子,无论怎么用功的学习、阅读书籍,也只是一个存储知识的金库而已,却不能运用。所以作者一直把培养儿子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儿子长大后不会有任何的作为。
比如在儿子4、5岁时,他邀请了一位主教来家里作客,主教的言谈举止都比他更合乎礼仪,所以儿子非常喜欢这位主教,并以一种崇拜的口吻和主教交谈。吃过晚饭后,他带主教来到了客房,主教看到房间后还是决定回去。这时儿子对主教说:“先生,您留在这里吧,我们都很欢迎您。”但是主教还是离开了。
他告诉儿子:“可能他觉的我们这里太简陋了吧。”儿子问道:“你不是说牧师是不在乎这些的吗?”他笑着说道:“卡尔,你要知道,不是每一个牧师都能像你父亲这样。我和他虽然是同行,但我们不同道。”儿子迷惑的看着他,于是他继续解释:“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同,有的善良,有的邪恶。这些不同的人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要正确的区分他们是很不容易的。就拿父亲的职业来说,虽然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牧师,但真正能够按照上帝的旨意做事的人并不多。”“爸爸,我明白了。您说的‘同行不同道’就是这个意思。您是真正的牧师,而那位主教不是。”儿子说道。他在儿子幼小的的心灵中播上了能够辨别事物能力的种子。
“阳光之下还有阴影”
我们的社会并不是完善而理想的,有时现实会非常残酷而且也无法回避,作者让儿子看到这些阴暗的东西并勇敢的去面对。一次他带着儿子和邻居一起去野餐,当他们坐下来准备野餐时,来了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这个男人向他们每一个人热情的打招呼,于是儿子便礼貌的起身让座。可是当这个男人刚要坐下时,邻居突然大声喊叫起来:“走开,你这个讨厌的东西。”于是这个男人只好离开,并仍然保持着笑脸:“干嘛那么凶呀!我只是坐坐而已。”
邻居的粗暴使儿子非常震惊,儿子问道:“他为什么对客人不友好?”于是作者告诉儿子这个男人是个游手好闲的懒汉,无所事事、混吃混喝,到处借钱却不还钱。儿子不解的说:“可是看起来他不像那种人呀,我看他挺好呀,我觉的他比某些人强。”这时邻居看出来儿子的不满,就说道:“卡尔,你还不懂事。别看我成天凶巴巴的,可我并不是个坏人。”儿子还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作者就耐心的讲解:“卡尔,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都不像它表现出的那么好。有的人长的很漂亮,表现也很和蔼,这并不表示他一定是个好人。有的人天生性格粗野,有时表现的很凶恶,但或许他是个真正的好人。人是很复杂的,你应该学会怎样辨别好人和坏人。”儿子默默不语,过了好久才明白:“我明白了,虽然今天阳光明媚,但也有个讨厌的阴影,就是刚才那个人。”(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