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婚”人口到2015年底已经达到2亿人 ( 图片来源: pixabay )
【看中国2017年8月20日讯】有报道指出,内地单身人口数量增长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也反映了人们对于保持单身这一现象的看法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单身人数达到2亿人,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一来,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有数据表明,2015年中国0-14岁人口为22681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434万人。也就是说,除去2.2亿儿童和1.4亿老人群体,还不包括14岁到法定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之间的人员,每10个应结婚的成年人中,就有两个处于单身状态,约占总数的两成。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比美国人口总数还要多。
和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甚至100多年相比,比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一般而言,老龄群体业已退休,除了退而不休者外,已经不再为GDP做出贡献,而是处于消费状态。有了这个参照,两亿多人不结婚,不是什么好事情。起码,不能让生产关系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劳动力要素源源不断增加。
尽管不少单身人士自嘲自己是“单身狗”,有的还惬意优哉游哉地生活,不乏呆萌或深沉的趣事。但这种幽默自黑的背后,也难掩突出的社会矛盾。比如性别比例失调、大规模迁移城市、就业形势严峻等等。有些人单身,并非是甘愿单身的选项,而是迫于工作压力和困于房价飙升。所以中国单身超2亿,确实是应该深思的现象,背后的一些隐而不露的问题,也让人忧思绵绵不绝如缕——
其一,虽然现在的单身人士较过去更加富有,也愿以投入消费,就像世界经济论坛上数据显示的,35岁及以下的上层中产阶级消费者比同等收入的上一代消费者平均多花费40%的钱,用于购买各种类别的产品。但和成家并有了子女的人士相比,他们的消费愿望并不呈现持续可靠的特点,反而是一种闲散、消极的状况。这种状况无法催生工作热情,也不会为工作增添动力,最终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关于这一点,日本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日本,由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通过不婚来躲避家庭责任,有些单身人士认为只需要养活自己,所以没有较大的为家庭创造更多财富的压力,也滋生出厌倦工作的情绪。
其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中华民族的主流观念。人在什么年龄,就应该干什么年龄的事情。该玩耍时玩耍,该读书时读书,该工作时工作,该恋爱时恋爱,该结婚时结婚,该养育时养育。代代相因、连绵不断,这也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违背自然规律,非要当圣斗士、必胜客、斗战胜佛、齐天大圣,乃至有人喊出“我有一千个剩下的理由”,以至对关心自己婚事的亲戚朋友反诘一句“关你屁事”,就不仅是不近人情、不识好歹,而且是有悖规律、戕害亲情了。当然,那些把单身作为生存方式,或者囿于清规戒律的限制,则当别论不在此列。
其三,大量存在单身以至成为现象,除了选择多元的因素,还有工作压力的影响,甚至天价彩礼的阻滞。这些年,不少人迫于工作压力不敢谈婚论嫁,而各地出现的天价彩礼,也让不少单身人士苦不堪言。流行民间的彩礼“起步价”以及“一动不动,万紫(5元)千红(100元)一片绿(50元)”、“前四后八,五朵金花(5万元)”等等说辞,甚至村民与亲家白纸黑字签订彩礼“合同”,将婚姻变成买卖关系。媒体曾经报道,地处安徽北部的砀山农村,彩礼从几年前的两万元提高到15万元,再加上楼房30万,小车10万,还有小彩礼5万,三金2万,结婚照1万,喜宴2万……加起来不低于60万元。这种沉重的负担,已经有闹出人命的悲剧。虽然不能说单身都是高价彩礼的原因,但肯定是一个不能否认的因素。
单身数量庞大,有可能催生社会问题。如上面提到的买卖婚姻污染社会风气,让乡风民俗不再淳朴;还会加剧妻慌、夫慌,影响社会和谐;“光棍危机”一旦出现,又会反推未婚女性待价而沽,诱发犯罪,滋生婚外性行为……总而言之,一个社会单身比例过高,超出了正常范围,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