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街头(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2017年7月24日讯】本来不太想写这个话题,犹豫了好几次,因为这个话题的起源是在美国失踪的女留学生章莹颖。从她出事至今一个多月,虽然绑架她的嫌犯已经落网,但她依然下落不明,生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美国司法部的声明说“相信可能已经遇害”。
又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异国他乡陨落,让人徒生惆怅,扼腕叹息。
很多刚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脑子里还充满着对美国天真善良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个新闻给他们敲了一记警钟。
可是前两天有读者在后台问:美国是不是很乱?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几个原本一直考虑让孩子去美国读书的家长,看了这些文章后忧心忡忡地说,原来美国这么乱,把孩子送出去不太放心。
我也看到很多文章在宣称“凌晨两点在路边撸串,半夜独自外出,这些在中国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在美国却可能成为一道催命符”。
现在看起来,这样的说法已经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恐慌和误导。
“美国给不了你深夜撸串的安全感”,这种说法到底对还是不对?
简单的回答是:Yes and no,也对也不对。
首先,章莹颖这件事只是偶发的个案,不能因为个案而推导出整个社会都不安全的结论。
这个道理只要稍微有点逻辑和常识的人都能理解,毕竟个案在哪里都可能发生,充满偶然和随机性,不必无限制地放大和夸大。
如果真的有心关注“深夜撸串的安全感”,就应该记得去年11月,丽江的一个外地女游客深夜街头撸串无故被殴打,嫌犯用玻璃划伤她的脸造成毁容,还抢走了她的手机和钱包,性质非常恶劣。
她报警后三个月,这件事在微博上成为热点,可是丽江警方却还在发帖嘲笑被害人是背着男朋友和三个陌生男人约炮被打因而不值得同情。虽然后来警方道了歉,但是给外界尤其是那个被毁容的女游客留下的冰凉的失望却很难消除。
如果国外媒体凭这件事得出中国不安全、中国警方不负责的结论,那我们都不会接受。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当同样的逻辑套用在别的国家上时,我们却都选择了轻信和盲信?
我还看到有一篇文章列举了这几年留学生在美国出事的案例,以此说明美国不安全。可是把这些事全都列出来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有几十万,出事只占很小的一个比例。
就拿章莹颖所在的伊利诺伊大学来说,中国学生有5600人,是全美中国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可是发生这样的刑事案件是非常罕见的。
第二,美国总体的刑事犯罪率的确比中国高,但并没有到不安全的程度。
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就不难发现,在西方发达国家里美国的犯罪率算是比较高的,而且也比中国高出不少。
不光中国,几乎其他所有发达国家,不管是英法德还是日韩,犯罪率都比美国要低一大截。
不光如此,美国监狱里的犯人人数绝对值也是全世界最高的,美国的监狱里关了两三百万人,差不多占到人口总数的1%。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觉得中国社会比美国安全,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数字往往只能反映一部分的真相。跨国比较犯罪率原本就是一件很难做到精准的事,因为各个国家对犯罪的定义和统计方式都很不一样。
拿中国来说,很多违警罪是治安处罚,不算犯罪,因此没有统计在犯罪率里;更不用说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没办法破的案根本没有立案,因此也没有算在统计数据里。
而美国监狱里的犯人之所以这么多,一个原因是美国法律事无巨细极其繁复。比如说在美国打孩子、家暴和校园霸凌都算犯罪,而在中国,这些情况绝大多数时候都不会进入司法程序。
所以,中国的治安情况也许是比美国好,但两国之间的实际差距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巨大。
而且,虽然美国的犯罪率比较高,但大体上还是处于文明社会的正常水平,大多数时候人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没有必要过度谨慎或者过度恐慌。如果美国真的很乱,不会有那么多人还要费尽心机移民拿绿卡。
第三,安全感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事。
同样在美国生活,我看到有些人觉得美国不安全,也有很多人并没有这样的感觉。很多因素都会造成这种差异,比如个人经历、居住地区、对于安全的敏感程度等等。
还有的时候,对一个国家的陌生感往往会强化和放大不安全感。比如我刚到美国的时候,住的地方楼下经常都有一群人高马大游手好闲的黑人坐在门口,每天回家我都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但其实后来发现,他们其实也没有什么恶意。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加让我感到害怕。有天晚上1点左右我在学校做完功课后回家,刚走出校门没几分钟,就和一个迎面走来的黑人哥们在擦肩而过时撞了一下。
因为当时我一直戴着耳机听电台的新闻节目,所以没有意识到其实是他主动撞的我。等我反应过来,发现他指了指地上的一个纸袋,说袋子里装的是他给姐姐过生日的红酒,抱怨我把酒瓶撞碎了。言外之意,就是要我赔钱。
夜深人静,街道空旷,我心里虽然害怕,但表面上强装镇定,要求和他一起去找警察解决。听我这么一说他反而怂了,和我说两个人共同分摊酒的损失,让我赔他一半的钱。然后重点来了,他说买这瓶酒花了10块钱,要我赔他5块钱。
听他说出5块钱这个数字,我心里一下子放松了下来,赶紧掏出5块钱递给他,送走了这个瘟神。他接过钱还挺有礼貌的,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然后张开双臂和我拥抱了一下……
虽然有惊无险,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在路上看到手里拿着牛皮纸袋的黑人,都下意识地躲开几步。
但是,话说回来,后来很多年,我再也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所以我的安全感也就重新建立了起来。
在北京,我身边也有朋友半夜过四环地下通道的时候被东北人打闷棍抢劫;三里屯也发生过好几次外国人被骚扰辱骂乃至用刀划伤的事。但是,我并没有因此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因为我熟悉北京,知道这些事并不算普遍,也知道如何避开这些事。熟悉感会淡化不安全感。
第四,美国的地区差异太大了,笼统地说美国不安全没有必要。
光是“某个国家怎样怎样”这种说法就是非常可笑的。
你想想美国这么大,纽约和芝加哥的情况能一样吗?加州和路易斯安那的情况能一样吗?就好像在中国,北京和广州的情况能一样吗?江苏和新疆的情况能一样吗?
相比中国,美国各个地区和城市之间的差异要更加大。拿大城市来说,芝加哥的犯罪率比较高,通常被认为是比较不安全的城市。而其他大城市,相对来说就要安全很多。
而且,在美国即使是同一个城市里,不同区的情况也天差地别,不好的区就很乱,好的区里犯罪率就非常安全。
还是拿芝加哥来说,芝加哥大学附近的黑人区,就曾经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中国的城市里,似乎没有这样明显的好区和坏区的区分。
我看到有一篇文章,采访了很多说美国很乱的中国留学生,事实证明他们住的地方都是犯罪率高的街区,后来他们多花一点房租住在好的街区,就再也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纽约在80年代也是一个很乱的城市,黑帮猖獗,《甜蜜蜜》里曾志伟就是在纽约街头遇到黑帮枪战被流弹误杀的。当时的纽约市长裘里亚诺铁腕治理,如今的纽约已经是全美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可以说是非常安全的。整个美国,这二十年的犯罪率都在明显下降。
纽约地铁24小时运营,刑事案件的发生率非常低。曼哈顿的很多街区,已经连续十几年犯罪率是0了。我自己也经常在周末深夜晚归,每次都是玩到两三点钟——不光在纽约,也在波士顿、西雅图、旧金山等等其他城市,也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危险情况。
还有很多中西部的小镇,确实是民风淳朴,很多人外出时家里从来不锁门,这更是实情。
所以,说美国没有深夜撸串的安全感,简直太扯了。
第五,注意安全小心谨慎没有错,但不要让恐惧阻碍你探索世界的脚步。
还是回到开头说的,新闻里出现的刑事案件,虽然报道铺天盖地,但毕竟只是个案,没必要过分夸大。
否则,美国出了绑架案,你就觉得美国不安全不能去;
可是之前,加拿大还有林俊案,再早一些还有华人在长途大巴上被邻座的乘客残忍斩首,那加拿大也不安全;
英国、法国、比利时都有恐袭,也不安全;
就连日本这样全世界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也发生过不少恐怖的变态案件。
谨慎需要有限度,否则担心和害怕就会永无止境,最后的结果就是你哪里也去不了,每天待在家里故步自封。可是待在家里就没有风险了吗?
送给所有担心害怕的人一句话:小心行事,大胆前进。
如果你的父母亲人对你有这样的担心,不妨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
当然如果我没有办法说服你,那也没关系。
你好好躺在床上,世界就留给我们这些勇敢的人去探索好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假装在纽约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