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7月6日讯】2008年之后,全球央行不断印钞,长期的低利率政策,让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价格市场走出了超级牛市,对于这点基本都没有什么争议。以美国股市、英国、澳洲、加拿大、中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的楼市为典型代表。
笔者在美联储6月14日加息之后说过,美联储在经济数据疲弱的现在,再次加息并通过制定锁表计划展现鹰派,本质是需要打压资产价格。因为今天的资产价格上涨的趋势越猛,越有能力抽取实业资本,挤压实业的发展,这是资产价格市场欣欣向荣而经济数据不断低迷的根源。在经济增长潜力低迷(生产力增长非常缓慢)的今天,后果是极为严重的,第一:贫富差距进一步恶化,让社会进一步走向动荡;第二,工资增长缓慢,随后,失业率转向上升;第三,当全社会热衷于炒作的时候,就丧失了创造财富的人文基础。这对于以创新为主要动力的美国经济来说,后果严重。
最近,英国、欧元区、加拿大、澳洲等经济体的央行,都快速转变为鹰派,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也开始转向,原因是什么?
缩表的含义是美联储从市场中回收美元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除了流通在美国的经济生活中之外,也存在于全世界各个主要经济体之中,要么用于国际结算,要么在外汇储备之中,也有很多流通在企业和民间。
美联储从美国经济中回收基础货币,美国境内的利率水平就会快速上升,而欧元区和英国还在进行货币宽松的道路上,澳洲加拿大利率也在低水平上,在利率差的驱动下,这些国家的资本就会大量外流,经济状况就会恶化,资产价格泡沫也就面临破裂的威胁。
所以,这就造成了以下现象:
美联储在6月14日加息、并表态缩表。各经济体的央行大佬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其货币政策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6月27日以前,欧洲央行一直还在继续量化宽松的轨道上,几乎是乐此不彼,但6月27日是重要的转折点,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突然地释放了削减QE信号。虽然欧元区经济不断复苏,但通胀的数据并不能促成德拉吉态度的急速转变。欧元区2月份的通胀率为2%,已经达到欧洲央行开始收缩货币的水平,可当时,欧洲央行不为所动,坚决继续量化宽松。4月的通胀率已经回落至1.9%,5月降至1.4%。再看德国,2、3、4、5月份的通胀率分别是2.2%、1.6%、2.0%、1.5%,也呈现逐级回落的态势。显然,用通胀率的数据来说明欧洲央行的态度急转是不通的。
英国央行行长卡尼态度的转变更为迅疾,上周还在说到,零利率是适宜的。6月28日,却截然相反地暗示加息时机正在临近,未来几个月将讨论加息事宜。前一周尚且和风细雨,现在却是烟云滚滚。英国的通胀涨势虽然比较猛(英国最近几个月的CPI分别是1.8%、2.3%、2.3%%、2.7%、2.9%),但这种态度的快速转变,依旧值得商榷,因为英国通胀的快速发展已经持续了接近半年。
最明显的是加拿大,最近几个月的通胀数据持续回落(见下图),按以往大家的思维,央行应该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上周,加拿大央行行长波洛兹重申他可能正在考虑加息:
加拿大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网络图片)
此外,正在考虑加息的还包括澳大利亚。
之所以全球主要央行的态度集体发生急转,特别是欧元区和加拿大的通胀处于回落的态势下的急速转变,深层次的原因是美联储的持续加息和缩表措施一旦出笼,将招致这些国家的资本急速外流,汇率很可能被拉爆,他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货币宽松政策只能被迫终止。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周二表示,欧洲央行的政策正催生通货再膨胀压力,这意味着什么哪?一旦欧洲央行在未来继续量化宽松,当美联储缩表开启、资本大量外流的时候,欧元汇率将急速走低,这必定让欧洲的通胀快速地掉头向上,这就是德拉吉嘴中再通胀的动力。
美国基于资产价格急速上涨和经济数据不断低迷的压力,未来只能收缩货币政策,按预期缩表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如果不收缩,后果将极为严重,严重程度很可能将超过2008年的次贷危机,因为现在的经济增长情况逊于2008年以前的七八年,而资产价格更高,泡沫更严重。而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现在的态度转变,也是在为美联储的如期收缩背书,至少这些央行认为这样做的可能性极大,自己必须进行货币政策的转变。
各经济体央行态度的转变立即在债券市场激起波澜:
全球主要央行到此时觉察到,自己的货币政策必须紧跟美联储,已经没有第二个选择,国债市场也只能紧跟美国国债。
笔者的观点是,未来的半年,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极大的可能突破过去三十多年形成的下降通道的上轨:2.6%,形成历史性的反转,这意味着廉价货币的时代结束,也意味着全球资产价格的狂欢,已经是剩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