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3月11日讯】新闻背景:中国海关总署3月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月份的进出口总值1.71万亿元,增长21.9%。其中,出口8263.2亿元,增长4.2%;进口8866.8亿元,增长44.7%,进口增速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贸易逆差603.6亿元,时隔3年再现单月贸易逆差,而去年同期则是贸易顺差1805亿元(均为人民币计价)。
去年谈论过,2015-2016年的巨额贸易顺差仅仅是衰退型顺差:1,国际大宗价格快速下滑,而出口商品价格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也会受到压制,但下跌缓慢或维持稳定,这放大了贸易顺差;2,内需不振,2016年国内消费税同比下降3.1%就是数字表现,这压制了进口放大贸易顺差。
但是,当国际大宗价格稳定或反弹、国内非必需品需求被挤压之后仅剩下经济和生活的必须需求,这种衰退型贸易顺差就不会存在。
前2个月,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18万亿元,增长20.5%,这个成绩看上去还是很不错的。一般贸易项下顺差438.7亿元,收窄85.4%,这反应的是未来的趋势,也是衰退型贸易顺差结束的标志。
单看二月份进出口,出口同比增长4.2%,低于预期的14.6%。2月进口同比大增44.7%,高于预期的23.1%。出现了603.6亿的贸易逆差。原因是什么哪?主要是因为价格因素在发挥作用。
中国衰退型顺差的结束,或许更能反映未来的趋势(网络图片)
前2个月,中国进口铁矿石1.75亿吨,增加12.6%;原油6578万吨,增加12.5%;煤4261万吨,增加48.5%。进口都有比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与启动财政刺激政策有关,是形成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但逆差的形成因素中,价格因素占据了主要地位:前两个月,铁矿石上涨80%,原油上涨60%,煤进口均价上涨1.1倍,这些涨价幅度主要体现在2月份,是造成贸易逆差的根源。但国际大宗价格显然没有如此大的变动幅度,之所以人民币价格涨幅更大,还包含了人民币去年贬值的因素在内。
由于衰退型顺差逐渐结束,以美元计价,或许更能反映未来的趋势。以美元计价,中国2月进口同比大增38.1%,但出口同比下滑1.3%,说明出口形势依旧处于恶化的状态,对人民币汇率将形成长期的压力。这种贬值的压力与美元指数的涨跌完全无关。
综合来看,以美元计价的出口萎靡、一般贸易顺差的收窄决定了未来若希望实现很大的贸易顺差已经相当不易,这长期对人民币汇率施压(所以,本人到现在还是空头)。短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口增加和去年的人民币贬值是形成二月逆差的决定性因素。
出口形势依旧严峻,川普(特朗普)的政策将对出口持续施压。欧盟若解体,各国必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本质是保护本国财政和债务),出口的局势不会乐观。但也不必担心持续的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大国是集权型的经济模式和相关因素:
其一,内需不足是常态。今日公布了神数据,2017年2月份,CPI同比上涨0.8%,比上个月下降了1.7个百分点;而PPI同比上涨7.8%,涨幅比上个月大幅扩大了0.9个百分点。虽然几乎不敢相信通胀的数据,但CPI大幅回落依旧表明内需不足的情况在恶化,是去年消费税下降3.1%的延续。分类看,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为-4.3%,居功至伟;鲜菜、蛋类同比价格低至-26%、-14.9%;旅游类价格环比-6.6%,同比涨幅下降了10.1个百分点。同比价格的大幅下跌,表明大众的需求在快速萎缩,这是居民负债不断上涨之后的必然结果。
2月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2%。
对于未来的判断,笔者依旧认为是通胀,但有些行业的价格会依旧下跌,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会蔓延到更广泛的范围(特别复杂):其一,食品行业。由于非食品价格稳定上升,PPI今年更可能在高位运行,这让相关行业的成本上升。由于食品是必需品,需求是存在的,未来必定开启涨势。从短期来看,由于3-4月份翘尾因素仍在低位运行,预计后续两个月的CPI同比仍将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5、6月份随着翘尾因素的走高。此时,拉动通胀的主要因素很可能是食品。与食品相近的还包括医疗与部分服务价格。
从去年开始,笔者就在回复网友留言的时候多次提到看好中医中药。由于进口能力受限(因国际收支平衡),也因为财政赤字的压力不断扩大(需要削减财政对医保的支出),国家只能推动中医中药。最新的报道是,二十多万西医医生需要转行为中医医生,未来,这种趋势将不断延续,中医特别是中药行业值得长期看好,这一点毫无疑问。
其二,旅游等非必需品行业则坚决看淡,包括宾馆开房率等。内需减弱的局势已经确立,这些行业将成为被居民优先削减的项目,寒冬将逐渐深入,不排除一些企业会破产。
其三,外汇平衡已经被打破,随着贸易顺差不断缩窄,国家必须削减更多行业的进口,尽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去年四季度,部分原料药、纸张、酒类的价格上升,很可能与国家削减相关行业的进口有关。今年会削减更多行业的进口,会在哪些行业?这需要集思广益。大家仔细考虑本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如果处于不重要的地位,进口很可能就被压缩。
总之,未来的通胀是结构性通胀,拉动通胀的动力主要是:第一,财政刺激带来的需求,这导致非食品价格和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升;第二,生活必需品。
所以,虽然2月的贸易赤字很可能不会持续下去,但行政手段必定会通过压缩进口保国际收支平衡,让贸易赤字不具有可持续性,但必定会刺激通胀的上行。
本次一系列经济数字的公布,让人感觉政府是大赢家,因为大宗价格的上升,让国企、财政得益,而居民需求的不振又压制了通胀的数据,对于央行来说,很理想。可惜,需求不断走弱之后,更多的投资会成为坏账。
中国央行数据显示,中国2月外汇储备30051.24亿美元,环比增69.2亿美元。至于2月出现贸易逆差而外储增长,原因很简单,让长子们多发点美元债,然后再打打土豪就可以做到了,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