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黑土地。(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11月1日讯】中国东北以肥沃的黑土地而著称,被官方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粮食调出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然而,东北的黑土地在多年的环境破坏之下,已从当年的能攥出“油”,到现在连水都攥不出,人们质疑,这一现象可能会引发全国性的粮食危机。
近日,中共党媒喉舌期刊《半月谈》发表文章,以《黑土持续告急 “主人”不可不急——东北黑土流失与保护的调查与反思》为题,强调各方应关注东北黑土地退化的严重程度。
报道称,目前东北黑土仍在退化,部分土壤的有机质已下降到“临界点”,黑土地已全面呈现“亚健康”状态……
当年能攥出“油” 现在水都攥不出
东北黑土区的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黑土关系中国农业的命脉。但是近年来,黑土地却持续告急。
据研究人员观测试验发现,东北黑土区的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严重。处于松嫩平原黑土核心区的黑龙江省绥化市,是重要的商品粮产地,但当地官员指出,这片黑土常用化肥,已经“乏”了,土越来越黏,而且抗旱保墒能力下降。
隶属于绥化的海伦市是中国的产粮大市,当地农业局官员表示,该地区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已从30年前的5.8%降为现在的4%,有机质基本降至“临界点”,“再降庄稼就不好生长了”。
另外,海伦市农业部门监测发现,这些年全市土壤容重由每立方厘米0.79克增加到1.27克,说明土壤在黏化;总孔隙度由67.9%变为52.5%,说明土壤在板结。
另一方面,环境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并进一步导致黑土层变薄,这是东北黑土地退化面临的又一问题。据海伦市水务局官员表示,全市460万亩耕地,有黑土流失现象的坡耕地高达240万亩。虽然没有数据证明土地具体变薄多少,但黑土量的流失和质的退化是不争的事实。
三江平原黑土带面临同样问题。据当地官员介绍,当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已从几十年前开垦时的8%至10%下降到近年的3%至5%,“当年这黑土一攥都能出一把‘油’,现在一攥连水都不出了”。
保护成本高 许多农民望而却步
据悉,东北黑土地的退化现象早已引发关注,2015年官方已启动了相关的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涉及东北4省区的17个县市区。但是,由于保护成本高,令许多农民望而却步。
绥化市津河镇的一位官员称,黑土保护要求秸秆还田,需将粉碎的秸秆翻埋到30厘米以下,否则不腐烂的秸秆影响下年耕种.但是,满足这个要求的农机具并不多,而主要可用的一款德国翻转犁一台要20多万元,对农民来说价格太高。
还有官员表示,在土壤深松深翻上,国家最初每亩给补贴5元,后来上升到10元。但深松深翻的成本每亩得50元至70元,仍需要农民拿出很多钱配套,这也是深松深翻面积继续扩大受到制约的因素。
由于黑土保护很难一两年就见效,对于十年八年后的好处,农民虽然能意识到,但不愿考虑那么远,很多农民愿意把地里的秸秆直接焚烧,“省事省钱”。
其实,不仅农民看不到保护黑土的即时效益,由于几年内看不出效果,地方政府也缺乏对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当前试点地区的黑土地保护,主要源于上层的推力。一位官员表示,“项目实施大都是依靠项目资金直接推动,真正调动市场化力量参与,能够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相对偏少”。
还有当地官员直言,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为期3年,但有的试点县在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及相关工作衔接等方面都缺少整体设计,甚至还停留在单纯项目建设层面,争来项目资金,把钱花完就拉倒。
一些地方官员和专家认为,黑土地保护已处在十字路口。如果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黑土地水土流失和土壤有机质下降情况将继续严重。
东北黑土地关系民生,很多网友看后纷纷发表评论:
@老农1941:“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人为破坏所致。”
@市井7227:“土地不是自己的,种地的大部分是租地种,即使是自己的也就三十年,只管当年的收成是肯定的,杀鸡取卵。根本还是国家土地政策早就的。”
@1380970934:“土地动不动就被征收,谁傻,会保护需要长期投入却随时可能被征收的土地?”
@蓝天的战鹰_34998:“权力的任性,政策的随意带来的弊病,全国农村基本都相似。”
@2751769742:“仅仅是黑土地?我住在松花江边,这里几十年前江里鱼很多,可现在一条都没有!”
@Andy_257:“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急功好利的岂止是农业?”
责任编辑:邵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