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只是一个忽悠众多媒体的中国式骗局?(组图)

发表:2016-08-05 04: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6年08月05日讯】8月2日,“空中巴士”巴铁1号在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试跑,国内媒体争相报道了这一“令人兴奋”的消息。不过8月4日,有人发文表示,巴铁只是一个忽悠众多媒体的中国式骗局而已。

巴铁试跑 国内媒体争相报道

8月2日,巴铁在秦皇岛试跑,结果从晚上8点开始,折腾了4个小时,直到半夜两点才勉强以15公里的时速前进了几百米。而且,这还是在一段“没有转弯、路牌、和交通信号灯的笔直路线”下的测试。


连外媒也对中国“巴铁”做了报道。(视频截图)

很快,新华社以题为《有图有真相!不是模拟,巴铁真的上路了!》、新浪财经以题为《超级震撼!中国造”空中巴士”真的来了,有图有真相》、“IT 之家”以题为《中国最牛巴士“巴铁”首秀:试跑成功》、快科技以题为《治堵神器!我国自主研发“空中巴士”上路视频:内部惊呆》争相报道,国人也为这“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中巴士’终于试跑了”的消息为之雀跃……

不过,8月4日,《腾讯科技》发表一篇署名文章《为什么说“空中巴士”是一个忽悠众多媒体的中国式骗局》,作者李赓认为,这个被全国各大媒体众星捧月的科技发明实际上是个“大骗局”。

其实,早在5月30日和7月4日,作者便分别发表过2篇文章《前两天刷你屏的“立体巴士”,很可能是个大骗局》、《“立体快巴”试验车下线,更靠谱 or 继续忽悠请二选一》,讲述了自己对“巴铁”可行性的质疑。作者“本以为在越来越多人发出质疑之后,‘立体快巴/空中巴士’和其背后的巴铁公司能够稍微‘消停’些,但他们却选择了‘逆流而上’”。8月2日巴铁试跑报道出来后,作者“没办法,那只好再‘浪费’一篇文章揭开这个项目的‘真面目’了。”

文章《为什么说“空中巴士”是一个忽悠众多媒体的中国式骗局》​摘要内容:

作者认为,这个项目中存在以下“问题”:


巴铁所采用的轮子和轨道存在很多问题。(网络图片)

1、这次实验车所采用的“轮子,轨道”问题多多

在巴铁之前的所有宣传中,其采用的都是一套钢轨钢轮系统,这种方式的工作原理与火车、地铁并无二样,也是目前大部分高效交通系统的选择。但是在本次试验中,大家所见到的实际行进机构却是这个——实心胶轮。(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超大号的菜市场购物篮轮子,中间再加上电机驱动)


右下角中间的水泥路面就是巴铁的轨道。(网络图片)

而实际的轨道更是简单,一个重新铺设的水泥地表面,旁边是两条小槽,作者认为“对车轮无任何限制作用!”

另外,作者表示,在采用了这套系统之后,随即而来的问题也非常明显:

“空中客车”发生“脱轨”的可能性无处不在:因为根本就不限制胶轮的方向,一个石子大小的障碍物就能让100多吨的空中快巴不按线路行驶,瞬间变身国内尺寸、吨位最大马路杀手。

“空中客车”的重量只能通过16个实心胶轮的接触来传递,轮子能不能承受不考虑,普通的路面一定不能承受这个压力。

稳定性问题严重:行驶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类似过山车高速时的剧烈震动,同时避震采用单液压缸,无法快速响应抵消车辆行进过程的左右摆动,存在安全隐患。

也许,你还想用“这是实验车,我们之后换钢轨钢轮系统”来解释,没问题,这个情况我们在下文继续来分析。

2、实验车本身的结构问题

作者另一篇相应报道《“立体快巴”试验车下线,更靠谱or继续忽悠请二选一》中,已经对这辆实验车的建造过程进行了一定的曝光。从巴铁的官网中,作者这次又多了几张很关键的照片:


看上去是不是特别像一个工厂大棚?(网络图片)

整体框架全部由焊接打造,就连“门字型”的关键结构也是如此,甚至很明显看出两边的“脚”跟实际“客舱”之间本身并非一体。


巴铁不是一整块后金属板打造,而是采用成百上千焊接点的金属框架结构,容易“散架”。(网络图片)

要知道,我们现在所乘坐火车的基础都是用一整块后金属板打造。相比之下“空中巴士”采用的却是一个包含成百上千焊接点的金属框架,在颠簸、转弯、震动带来的金属疲劳作用下,“散架”指日可待。

更有意思的是,有消息指出,负责建造这款实验车的今创集团,今年刚刚被取消乘用车生产资格。

单从这两个疑问来说,这次公开、吸睛的“路试”已经失去了其意义所在。

3、核心问题:它究竟怎么转弯(附严谨计算)?


巴铁如何拐弯,成了实行性的最大问题。(网络图片)

如何转弯,一直都是人们对“空中巴士”的主要疑问,但由于“空中巴士”从未正式装上自己的“脚”,让整个计算无法开展,直到今天。

这次实验车装上了四个独立的转向架系统,而且实际采用的是胶轮系统,而非普通轨道交通工具常见的钢轨钢轮组合。前者的问题我们在上文已略作分析,那么为什么巴铁最终没有选择钢轨钢轮组合呢?

原因很简单:真的转不过来


火车在转弯时最容易脱轨。(网络图片)

通过分析本次实验车的照片和数据,我们可以推测出以下数据,车长12米;宽7米,实际前后“轴距”(两个转向架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大约为9米。

因为四个转向架是单独旋转,这也让内外对轨道的角度不同,但转向架的旋转轴不变,同时还会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

那么怎么衡量算“转的过来”呢?这就牵扯到轨道交通的根本——尽量避免脱轨。


灰色为轨道,间距为 a;黑色为车厢,四个边角代表轮子;当轨道曲率/转弯半径过小的时候就会出现红圈内的间隙,最终导致脱轨。(网络图片)

钢轨系统中两边轨道的间距一直都是不变的,但由于转向架机构、车厢长度的影响,车轮所接触的轨道间距会有所增大,而一旦这个实际间距比正常间距大了太多,车辆就会脱轨。在询问轨道交通的相关专家之后,我们得知这个差值对于火车来说最多能够到15毫米。

在将上述几何关系代入到坐标系,最终得到一个方程之后,我们利用在线的计算工具就能得到“空中巴士”理论上的最小转弯半径——65米(短半径)、也就是说“空中巴士”外侧会划出一个半径72米的圆。

看起来还好啊,不算多,才两位数而已嘛。但你实际需要的是一些对比值:

72米,按国家标准“一条车道3.5米”计算,“空中巴士”如果想要做一个90度转弯,你需要一条“双向21/22车道”宽的十字路口。


中国有多少城市的道路如北京长安街宽敞和笔直?(网络图片)

就算是以宽敞出名的北京长安街,实际路况也不过“双向12车道”。既然连长安街都不行,那么全国各大城市又有几条道路能够满足这样的转弯需求呢?

如果这个空中巴士只能沿直线走,那么跟部分城市相对独立的BRT系统相比又有什么优势呢?

当然,你也可以不占用那么多马路,转向马路旁边的空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惊人的900平方米,光“钉子户”就够“空中巴士”喝一壶了。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72米这个数值还是理论上的“极限”,在工程上通常惯用的做法还会将这个数字放大,从而实现更高的安全性。

最后,作者结合上下文得出一个结论:

“空中巴士”用不了钢轨钢轮,因为在城市转不了弯;但同样的“空中巴士”用不了胶轮系统,因为太危险。至此,我们可以说,“空中巴士”的脚已经“瘸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责任编辑:张海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