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委屈的工作……每个人都是在错误中学习,让自己下一次多一点胜算罢了!(网络图片)
Joe在26岁的时候,有段时间在西澳大利亚随着船队出海捕捞渔产,和Joe同船的亚洲人还有另一位韩国人,当船长告知我们,在船上,每个人都要轮流烹饪所有船员的餐点,韩国人惊讶的跟船长说,我不会煮饭做菜。
船长傻眼了,竟然有人活到25岁了,无法做饭给自己,这样的人如何在社会闯荡生活。
后来Joe私下和韩国人讨论,原来韩国人和台湾年轻人类似,一路念书念到了大学,甚至是研究所,毕业后在韩国无法进入三星谋职,于是跑到澳洲旅游打工,出社会以前,他根本没有学过烹饪,不要说煮给整船的人餐点,就算煮给自己也没办法,他只会专业领域的知识,但出社会后才知道自己对科技业兴趣缺缺,过去所学的知识在船上都派不上用场。
先出社会再返学校进修,实务经验扎根事业蒸蒸日上,Joe在船队时访谈过船上的机组人员和渔夫,甚至是船长,他们在澳洲大多是中学毕业就出来社会工作,然后经过数年的磨练,逐渐找到自己喜欢工作,就在海上长年工作,船长因为对渔业真的非常有兴趣,而且工作数年后,对各种海中生物、洋流、航海技术、天候判断愈来愈熟悉,例如捞捕干贝,他认为鱼网可以稍作改良,船上的工作平台也可以调整,让工作流程变得更流畅,还可以提高捞捕效率,捞捕的干贝大小可以控制,避免过度捞补小型干贝,保护海洋资源。
于是船长回到陆地上,回到澳洲专门的渔业相关学校求学,他发现必须学习海洋生态学、工程数学、气象学、流体力学、基础物理等专业领域的科目,但他只有中学毕业,只好从高中念起,加强数学能力。
他回忆求学的过程,因为他有实务的经验,所以学习非常快速,而数学和物理帮他把许多概念数据化,他可以更具体的掌握渔业相关的机械改良,一路念到大学毕业,最后又回到船上,他拥有完整的渔业知识和实务经验,他的渔船渔获量年年增加,于是购买新船,有了船队,他需要经营多艘船的事务,还有岸上的工厂管理,了解渔货市场价格,知道那些季节应该捞捕什么鱼货,才有机会在适当时机卖到好价钱,于是他又回到学校,进入研究所学习商业管理,学习更多团队管理的学问,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后来Joe离开船队,经历餐厅二厨、蔬果工厂、房屋装潢等不同产业,发现厨师、工厂厂长、装潢师傅都有类似的求学经历,几乎都是初中毕业,15岁左右就出社会工作,
然后20岁左右回到学校进修,25〜30岁再度回到职场,逐渐成为管理阶层,而没有经历高等学校进修的人,则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工作,慢慢成为资深的员工。
反观台湾:学用落差,求学像无头苍蝇,把澳洲的经验和台湾相比,台湾许多年轻人几乎都是从小一路求学到高中或大学,后来广设大学以后,几乎人人都念到了大学,大多数年轻人都是23岁才进入社会工作。
2008年以后,硕士和博士数量大增,年轻人就业的年龄更晚了,而且进入职场后,工作内容和学校所学通常不相容,两者和自己真正的兴趣可能又有很大的落差,但台湾职场重视学历,所以又很难立刻转换到其他领域求职,只好硬著头皮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上继续熬。
台湾很多年轻人或同事都有类似的经验,大多数的人并非真的喜欢读大学或研究所,而是因为害怕出社会或者不知道下一步要做啥,只好在学校念书,但求学必须要有目的,有些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例如上述的船长例子,他知道要学习那些知识来学以致用,但许多年轻人在学校不知道自己所求为何,不晓得当下社会的产业动向,市场真正需求,只认为持有高学历,未来有较高的机率可以找到好工作,没有一个发展主轴,能毕业最重要。
事实上,这样的心态,不管怎样学习,都是无头苍蝇浪费时间,因为那样的求学没有目的,就算有好成绩也不踏实,只是在应付交作业,拖完时间得到学历文凭,到职场上很可能无法和所学技能衔接上。
在这样的前提下,纵使年轻人有高学历,但依然无法发挥所学,而且还没进入职场以前,又如何得知自己对该项工作有兴趣,所以根本问题在于,年轻人搞反了求学和工作的顺序,应该先进入职场,然后试着找到自己所喜好的工作,然后才进一步针对自己有兴趣的领域求学,带着实务经验和学术知识融合学习,如此一来,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