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凤文苑】《浮生漫记》之序

作者:宋紫凤 发表:2014-08-27 13:4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4年08月27日讯】古之高人逸士大都喜欢悠游林泉,放旷烟霞,无论名山胜水,或乃荒涛野壑,寻幽探奇,无所不至。退而求其次者,则有围棋听琴、评诗论画、品茗赏花……所以孔夫子发幽兰之叹,李青莲号酒中之仙,袁宏道能写《瓶史》,陆鸿渐可著《茶经》。此皆大雅君子,无论沉吟慨叹,或发奇言高论,皆有精光神彩。所以然者,就在能于万事万物中领会其道。而后世浅薄之徒争相效颦,附庸风雅,结果不但无复风雅,反开恶俗之端。至于今世,提到古人喜游历,收字画,好宝玩,种种烟花往事,到底是高韵雅兴,还是玩物丧志,还真是有些让人说不清。

然而中华传统文化讲究相生相克之理,对应于具体事物,也就体现为同一事物利弊同存,善恶同在,有正有负,亦真亦幻。而万事万物中的正的、好的、善的、真的那一面就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之主体。换言之,中华传统文化旨在阐发一切事物之正义,也就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道德性。而所谓道德者,又非止现代概念中之礼貌,素质,文明表现,而是宇宙自然之规律,即古人所说的天道地德。中国古人讲博学以明道,修业以進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无论学习,工作,生活,目的都是去体察并顺应天道地德在万事万物中之具体表现。所以古人之尊道重德,非是一种口号,而是细致入微的生活。小至一花一木,细至一餐一饭,皆可两三微言,抒其大义。明此,则不难理解为何古时博雅之士无论境遇如何,皆能自得其乐,不为世俗所染,却往往生活的比一般人更有情趣。而从此意义上讲,中华传统文化实在是一种极具正面意义与积极作用的正文化,且有着以小见大的宏阔,有着居安思危的智慧,有着心在物外的超然。只是现代的人,同步于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大多无有闲暇如此坐而论道,浸泡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也很难有心情去体会什么微言大义。

然而无论是西方的古希腊文明或基督教文化,或是东方古老的佛家文化、道家文化,这些东西方传统文化虽各有差异,但在诸神创世,草创文明这一点上无疑是彼此认同的。那么既然世界,万物,人,皆由神造,神为人类赋予灵性之同时,也必然为万物,为世界赋予了同样的灵性,而中国古人对于这一点或许有着更为敏感的领会。哪怕是一寸之草,在中国古人的世界中,可以欣欣然如人之喜,可以萋萋然如人之伤,可以萧萧然如人之悲,正是在如此充满灵性的文化的陶冶下,三千红尘虽障眼,玲珑寸心可通灵。

闲话许多,算做一个缘起,一段小序,而日后的文字仍是随意而写,随缘而止,正所谓浮生之漫记。然而文字慧业,最易有个人之局限,不求面面具到,字字精准,要在尽力尽心,以小我之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于一花一木,一餐一饭,一朝一夕,一生一灭,一切有常无常中,求其正理,考其正名,释其正解,发其正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