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大家健康杂志)
会说话,广结善缘;不会说话;祸从口出。有些人很爱说话,却不见得会说话,问题就在于老是谈论自己、充满负面言词,或是讲话动作需要改进。
有些人一开口就让气氛瞬间急冻,不但没办法表达意思,还经常祸从口出,明明没那个意思,说出来的话却很容易被误解,成为别人眼中“不懂人情世故”、“狗嘴吐不出象牙”的人,自己也懊悔“早知道就不要那样说”,但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还有另一种人“爱说话却不会说话”,成天嘴巴动个不停,老是不停谈论自己;或是长篇大论说教,对别人评头论足、说三道四;或是自以为幽默,喜欢贫嘴拿别人开玩笑,这比木讷寡言更令人头疼,教人避之唯恐不及。
不要再用“我很憨慢(笨拙)讲话,不过我很实在”作为挡箭牌。说话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本方式,要学会说话之道,才能开启通往世界的门,结交许多朋友。不论你的个性是沉默或健谈,以下的话术都很有帮助。
多谈“你”,少谈“我”
沟通专家莱拉.朗德丝建议,在对话中多用“你”作为开头或主轴,尽量避免说到“我”,这样往往可以谈得更投契。
每个人的价值观、偏好和是非观念,多半是从自我出发,对别人的立场缺乏了解,因此沟通时很容易引起摩擦。建议你不带任何成见,多多去观察别人,看哪些话语会触动别人的情绪,认清不同价值观的存在,以后谈话时就不会预设立场乱贴标签,或是硬要改变对方想法、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引起对方的不悦。
《5个秘诀,让你跟谁都能沟通》作者贝佛莉•弗莱辛顿认为,与人交谈时,不要随便滥用“我懂你的心情”、“我了解你的感受”等措辞,乍听之下这是同理心的表现,好像很善解人意,然而,大部分的人并不喜欢听到这句话。事实上,我们很难完全体会别人心情,因此,如果你说出“我懂”,就表示你在暗示自己多富有同理心,甚至很容易转而聊起自身经历;这时,对方说什么已经不再重要了,谈话焦点整个转移到你身上,变成你在自说自唱。
多倾听,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
会说话,要先学会倾听。
所谓“听”是用自己的想法、观点来听对方说话,但“倾听”则是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不随意打断或回嘴。在倾听过程中,不只是附和“嗯”、“喔”这些发语词,还要进一步“复诵”,把对方的话复诵在心里,并且从中抓出“关键句”,用心听懂其中真正的意涵。这样才能站在对方立场思考,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
美言:多用正面表述
《一开口就让人对你有好感》作者下平久美子建议,说话要多用正面表述,例如把“不好意思”换成正面的“谢谢”,“百忙之中真不好意思”改成“百忙之中真谢谢你”,并在心中储存大量正面辞汇,交谈时就能派上用场。只要习惯正向用语,就不容易出现批评、挖苦、嘲讽等言词。
下平久美子说,如果你不习惯开口赞美,就给自己订一个标准加以练习,例如规定自己每天赞美别人10次,可以准备类似回纹针等小东西放在口袋,每赞美1次就把1枚回纹针放到另一侧口袋,全部移过去就算过关。
精准表达,开口就讲到重点
对于表达不够精确,别人老是抓不住你想说什么的人,要练习长话短说、言简意赅。《开口就能说到重点》作者斋藤孝建议,可以运用“自言自语练习法”,看完一篇文章后,按下码表计时,给自己1分钟的时间介绍文章大意,再检查自己抓住多少重点,第二次再加以改进。通常第一次如果掌握了一半,第二次大概就能掌握到7、8成。
说话方式要给人好感
不只是说话的内容,也可以从眼神、表情、姿态方面,调整说话的习惯,提升别人的好感度。
要提醒自己常保微笑,说话时注视对方,但不要直直盯着对方眼睛,让人太有压迫感,视线可放在对方鼻尖到眉心的区块。在交谈过程中,不要随便扭动或玩弄头发,以免让人觉得你似乎不耐烦,感到不被尊重。
你也可以用录音器材把自己的声音录起来,做为调整语调、音量的依据。听听看自己说话时是不是太凶狠或显得刺耳;倘若说话太小声、气若游丝,就该练习把声音放远一点;如果有点口齿不清,则要练习把文字念出来,任何报章杂志甚至广告都可以;若希望自己的声音表情更丰富,不妨试着模仿演员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