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重磅回归,再次掀起一股亲子教育的风潮。节目嘉宾阵容涵盖国内与港台范围,折射不同地区亲子教育理念的差异。与节目中4~6岁的小孩不同的是,在留学教育领域,到国外接受初高中教育的学生都属于低龄阶段。
竞争依旧 留学人数飙升
根据统计,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共有2.3万名学生赴美接受中学教育。但让人惊讶的是,在7年前该数量仅为65名。出国留学低龄化,正以爆发式一样的速度发展,风潮席卷全国。这里面掺杂各种客观原因,国内家长对年青一代的寄托、国内外教育水平的差距等等,都促使着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投身到其中来。
陈卓文(音译)今年12岁,他和另外三名同学正在广州一家英语培训学校里面等待上托福语言课。在当下,像卓文这样提前准备留学的例子,已屡见不鲜。在其他学生正忙碌的准备着“小升初”、“中考”的时候,他们却在求学路上探索着一种更为新颖的尝试。随着出国读中学的人数飙升,已经在国内习惯了“天天看排名,年年拼成绩”的中学生,纵使是走到出国留学这一步,也是竞争依旧,只不过是“易地再战”而已。
他乡求学 父辈们的抉择
低龄化留学日益普遍,也在众多学生家长的圈子里面引发着一些讨论。出国的年龄是不是越小越好,到了国外之后学生是否能适应国外的教学模式等,这些疑问都让家长们在作出选择时变的深思熟虑、谨慎而为。
选择把孩子送到国外就读中学的家长,他们之间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或是知识分子家庭,接受过高等教育,对新事物的接纳程度高;或是因公因私经常有到国外出行的机会,熟悉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一些实际情况;或者拥有比较稳固的经济基础,可以支撑他们比较容易地去实现一些中远期的目标。
当前国内的社会发展水平,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各个阶层的生活需求。很多家长都有如此感悟,相比在我国经济市场进行投资,把时间和资源灌注在孩子身上,及早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开发孩子潜能,这种培养接班人式的教育投资,更能体现财富的价值所在,也在他们心中成为一种共识。
换个环境 更是换个模式
赴海外留学,不仅是转换了学习、生活的环境,也是投入到一个全新的思维环境当中。面对着居所、学校及其他生活硬件的改变,这些都不是转换的核心。最为本质之处,是你将会与一个有着不一样思维模式的群体进行广泛接触,人文环境从此“大变身”。
以美国中学教育模式为例,他们也是唯“分数”而独尊,但却不是国内的考试分数,而是“学分制”。学生只要修满指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学校同时会关注学生在领导、组织、社交及创新方面的个体表现,这些都是衡量学生成长、学生升学的综合参考指标。这是继研究生留学、本科留学之后出现的第三波留学潮,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实质体现。
一方面是各方呼吁亟待改革的国内教育体制,另一方面是随着孩子成长摆在眼前的教育问题,这是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家长所面对的现状。随着留学渐趋低龄化的趋势持续加大,更多的中学生将会在海外展开新的求学生涯,这就要求家长们在孩子的成长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睇清”(看清)当前教育格局的走势,为孩子“打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