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如同苍蝇一样令人厌恶。生活中忌讳错别字,但错别字仍屡见不鲜。不少人吟诗嘲讽错别字,传为佳话。
明代有个爱吃枇杷的知县,有人巴结他,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送去,先派人呈上帖子,帖子上写道:“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纳。”知县看罢,深感纳闷:为什么要送我一筐琵琶,琵琶为什么要用筐来装?待实物一到,知县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筐新鲜的枇杷。知县笑了笑,提笔在那张帖子上写了首打油诗:“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有个浪荡公子,不学无术,却花了几千两纹银,买了个县令来当。一次,他想补补身子,对差人说:“你速去药店买三钱最好的鹿耳。”差人急匆匆来到一家药铺,对老板说:“我家老爷吩咐,买三钱鹿耳。”老板寻思良久,说道:“本店只有鹿茸,没有鹿耳。”差人急得哭了起来:“小人若买不到鹿耳,依我老爷的脾气,定挨50大板!”老板见状,马上给差人解围说:“我写一张纸条给你带去,老爷见了,包你不受责打!”说罢,提笔写了一首诗交给他:“只因读书不用功,错把鹿耳当鹿茸。倘若办案亦如此,多少无辜在狱中。”差人将信将疑,拿着纸条跑了回去,交给县令。县令一看,始知自己念白了字,也就不再责怪差人了。
清朝有个监生老读白字,一天,他的一位朋友见他正在读《水浒》,便问他:“仁兄在看何书?”他笑道:“《木许》。”友人一听,十分诧异,说道:“《木许》一书从未见过,请问书中写了哪些人?”他笑道:“有一季达李逵,手使两把大爹(斧),有万夫不当之男(勇)。”友人听罢,才知道他把字念白了,忍俊不禁,于是吟诗嘲讽道:“千古珍本一《木许》,姓季名达更为奇。手使两把大板爹,万夫不当是男儿。”
从前,有个女婿想吃杏子,但当地买不到,就写信请岳父代购,但将“杏”字写成了“否”字,岳父满街买不到“否”,后根据猜想,买了几斤杏子托人带去,并附诗一首:“贤婿来信要买‘否’,急得老汉满街走。现买一筐小黄杏,不知是‘否’不是‘否’。”
我国民间过年时,人们除了在大门上贴春联外,还喜欢在牛栏、猪圈旁边写“槽头兴旺”之类的吉言,祈求来年牛肥猪壮,六畜兴旺。一位秀才应邀为邻居写吉言,却写出了“潮头兴旺”四个大字。有位老先生发现了这个错误,便在那家的墙壁上题了一首打油诗:“别字秀才太可怜,粗心大意写吉言。不幸百姓遭大难,潮水发到屋檐边。”题诗之后,他又来到秀才家,想指出他的错误,不料看到秀才家春联的横额是“欢渡春节”,不禁暗自发笑,于是又题了四句打油诗:“别字秀才有来头,弄潮摆渡是高手。难怪发水他不怕,渡船已到家门口。”题毕,大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