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民在南海捞什么?有人的确很可恨(组图)

发表:2014-05-15 22:5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5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4年05月15日讯】中国被菲律宾扣押的渔民可能被菲律宾起诉,因为菲律宾宣称,在中国的渔船上发现了500只海龟。他们将以环境罪起诉被扣押的中国渔民

报道称,如被证明收集珍稀、遭威胁的濒危物种,最严厉的判罚可能是20年的牢狱之灾以及大笔罚金。

这件事的焦点是中菲的领海纷争。壹读君坚定支持维护我国的领海主权,跟菲律宾死磕到底。但是,壹读君也认为,如果被扣渔民真的非法捕捞、贩运海龟,应该严惩不贷。当然,前提是先弄回来,依照中国法律。

我们争主权,但是也要正视一小撮中国非法捕捞者的犯罪事实。现实是,南海的渔民能够靠捕鱼过日子的越来越少,而非法捕捞一直屡禁不止,对南海生态破坏巨大。今天,壹读君就来聊聊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事。

海南岛已经20年没有海龟上岸

海龟已经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确定为濒危物种,严禁国际贸易并加以保护,我国也于70年代将海龟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在我国,90%的海洋龟类生活在南海海区。

和他们的稀有相对照的是,中国人将海龟视为经济资源,将龟肉和龟甲制品当做补品或药品,玳瑁这种龟类因为美丽的壳,被拿来做装饰品,还有眼镜架。于是,从1959年至今,在中国南海至少有10万只海龟被捕杀。


2013年3月,在美济礁查获非法捕捞、走私海龟的中国渔船,船上有海龟107只。

与此同时,近岸的污染也让大批海龟死亡。海南岛的海龟研究者发现,海南岛已经有20多年没有海龟上岸产卵了。

但是对海龟肉和制品的市场依然存在。海南琼海市潭门镇是中国非法捕捞和贩卖海龟的重镇。由于近海渔业资源枯竭,为了获利,一些渔船就远赴争议海区的珊瑚礁岛区域,捕捞和收购海龟。2003年,海南琼海市查货一个特大买卖海龟窝点,发现海龟142只。今年3月18日琼海市政府发布的信息称,“有人反映潭门镇部分酒楼店家公开用海龟肉烹制美食”。此外,在琼海市的许多店铺,海龟制品也不在少数。

根据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的不完全统计,2000-2008年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在本国海域共查获10起涉及中国人的海龟案件。而在2008年之后,东南亚各国查获类似案件的新闻更多。

为了捞砗磲不惜爆破珊瑚礁

除了捕捞海龟,砗磲也是南海非法捕捞的对象。

这种被称为“贝类之王”的动物,有象牙一样洁白润泽的壳,被用来制作工艺品和装饰品,比如近年土豪们特别喜欢盘的手串、佛珠。于是砗磲也成了一些人的摇钱树,而捕捞加工和贩卖砗磲的集散地,依然是潭门镇。


捕捞砗磲的渔船

据统计,海南潭门镇销售砗磲的贝壳工艺店铺有200多间,从业人员2000多人,每年产值已达两三亿元。2012年,琼海市政协专门赴潭门镇考察砗磲贝产业发展情况,提出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应当“进一步做大做强”。当年11月在海口举行的“中国国际时尚博览会”还将“黄岩岛砗磲玉”评为海南十大旅游商品。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个1米左右的砗磲大贝壳的价格,已经从前几年的2000到3000元上升到现在的7、8万元。销售价格也如此,在今年2月琼海潭门的一场拍卖会上,首次亮相的砗磲工艺品拍出了70万元高价。

然而,被寄予致富厚望的砗磲却是非常需要保护的物种。早在198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就将砗磲贝列为世界稀有海洋生物,禁止天然砗磲贝出口贸易。在我国的《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库氏砗磲属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因此,按国家规定,不仅捕捞砗磲属于非法行为,贩卖砗磲工艺品也属非法。

据考察,西沙群岛海域大型砗磲贝已消失,仅少量见于中沙与南沙群岛海域。

活的砗磲不好捞,非法捕捞者就捞死砗磲。成千上万年来,死亡砗磲的壳堆积在珊瑚礁里,一些非法捕捞者就用螺旋桨吹开礁盘的珊瑚砂,甚至用炸药炸开珊瑚礁,开采砗磲贝壳,大量的珊瑚礁被破坏,只剩下断枝残骸,甚至连军队驻守的礁盘也被挖得惨不忍睹。


被开采砗磲的渔民扫荡过的东门礁

盗挖海底沉船和文物也是致富法宝

西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由于珊瑚礁盘密集,有众多古代商船触礁沉没于此,形成了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

并且,在这里挖古董,绝对不像盗墓小说里描述的那样装备复杂。西沙水域海水清澈,在许多岛礁周围,站在船上就可以看到海中散落的文物,有的遗址甚至距离海面只有几十厘米。“一眼可见”的宝物吸引着原本是捕鱼采贝的渔民。

自1996年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被海南潭门渔民发现后,“西沙海域有古董”的消息不胫而走。受文物暴利的诱使,来自海南省内外甚至境外的不法分子,蜂拥至西沙,以水下爆破、手工挖掘、潜水探摸等手段,大肆非法打捞西沙水下文物。

2011年西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巡查和文物执法督察的结果令人触目惊心。考古人员巡查西沙48处水下文化遗存发现,一半以上的遗址破坏程度超过50%,很多沉船遗址和遗物点的中心区域基本被盗掘一空。

他们的挖掘方式,毫不顾忌生态和遗址保护,被考古学者称为“不留后路的盗掘”。

有生产就有需求。据了解,海南已经形成了活跃的水下文物交易黑市。国内还形成了集投资、盗捞、销赃一条龙的非法盈利活动链。据海南省文物部门调查,潭门镇专门从事盗掘活动的大型渔船有30到50艘之多。最严重时,有近百艘小艇同时在西沙海域盗掘盗捞水下文化遗存。有些船主因此一年的收入就可以多达300多万元。而他们对南海造成的破坏,无法用经济数字衡量。

我们当然要外争主权,寸土不让,但是如果争回来的领海就被这么糟蹋,老祖宗都要气死。所以,在跟邻国交涉领海问题的同时,对非法捕捞、开采,非得严厉打击不可。

来源:壹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